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书法教学大纲 > 第二节 行草书的发展历史(第1页)

第二节 行草书的发展历史(第1页)

第二节行草书的发展历史

一、行草书体的形成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识而产生的,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至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并在各种书体中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草书的出现也在汉代,《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当篆书向隶书演进之后,人们自然地对隶书进行快捷简约的书写,这是草书出现的根本原因,随即于汉初出现了章草。其保留了隶书的横向体势,剔除了波挑的动作。后来,为了更加方便,笔画又增强了连带回绕,形成了以纵势为主的形态。到了唐代,狂草出现了,由于张旭、怀素的狂放不羁,草书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他们的代表作有《古诗四帖》《自叙帖》等。

二、魏晋行草书

魏晋风度、玄学审美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士人们把政治理想上的绝望转向文学艺术而寻求解脱。此时新体的草、行、楷开始为士族阶层所接受。随之而来,其文字、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也不同程度地出现繁荣景象。

(一)西晋时期

西晋的尺牍主要有两种字体,即隶书和草书。其碑刻、墓志的书写方式和字体基本延续了曹魏时期的风格,强调装饰感。此时章草已经出现。其中著名的书法家有:索靖、陆机、卫瓘、卫恒等。

索靖(239—303),字幼安,敦煌(今属甘肃)人。官至征西司马、工书法,尤擅章草。书史上将其与卫瓘合称为“一台二妙”。著有《草书状》,书迹有《月仪帖》(图8-1)、《出师颂》等。

图8-1索靖《月仪帖》(局部)

陆机(261—303),字士衡,关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时称“二陆”。其所作《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此帖最大的特点是犹存来意,字体介于章草、今草之间。

(二)东晋时期

东晋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大家辈出,对后世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钟繇及王氏家族等。

王羲之传世墨迹今已散佚,刻本甚多,如《十七帖》等,摹本墨迹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远宦帖》《孔侍中帖》《平安帖》(图8-2)等。

图8-2王羲之《平安帖》

王羲之的书风最显著的特征是笔法细腻多变,映带自然和谐,结字不拘一格。其楷、行、草书遒劲自然。他引导人们要关注技法、讲究情趣,从而发现美、表现美。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行草书作品,全帖墨色明晰,节奏明快,气韵自然。《中秋帖》则酣畅淋漓,**。世人对此评价很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王珣出身于东晋名门望族,其父王恰、祖父王导、叔父王羲之均擅书法。其《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也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此作行笔流畅,飘逸秀丽,潇洒古淡。

三、隋唐五代的行草书

隋唐是中国书法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隋代的书法艺术上承南北朝之遗风,多以碑、志为主,楷书居多。唐代书风上承隋代,楷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一)隋代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人称永禅师,会稽山阴人,王羲之七世孙,书法名扬于南朝陈和隋代年间。相传智永曾作《真草千字文》800本,散发于江东诸佛寺。

(二)唐代

欧阳询以楷名世,书法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其行书名篇有《卜商帖》《千字文》《梦奠帖》(图8-3)等。其风格特点是:严谨、整饬、中宫紧收、主笔突出、气韵生动。

图8-3欧阳询《梦奠帖》

陆柬之,官至朝散大夫,书法早年学其舅虞世南,后学“二王”。其传世书迹有《五言兰亭诗》和《书陆机文赋》等。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受于虞秘监,虞秘监受于永禅师,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李邕,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曾任北海太守,故世称“李北海”,行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个性明显,字形左低右高,笔力遒劲外拓,险峭峻朗,其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岳麓寺碑》《法华封碑》等。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行、楷、草法,其书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其行草书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父稿》和《争座位稿》,用笔率真烂漫,才情横溢。其中《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外还有《文仲使帖》《送刘大冲序》等。

张旭性格豪放,嗜酒,草法打破二王理念,纵情恣肆,不可一世,其代表作有《古诗四首》《肚痛帖》(图8-4)等。

图8-4张旭《肚痛帖》

怀素自幼出家,经禅之暇,醉心书法,尤为草书。其笔法瘦劲,率意颠逸,飞旋自然,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与张旭并称为“癫张狂素”,成就了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

相传怀素曾将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称“笔冢”。又广种芭蕉,以叶为纸,刻苦训练,以臻如醉如痴的境界,其代表作主要有《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图8-5)等。

图8-5怀素《食鱼帖》

(三)五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