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 书法 > 第三节 小篆的临摹要点(第2页)

第三节 小篆的临摹要点(第2页)

史先写上部,左竖弧、右竖弧(相接),再写横、中竖。

书(书)为“聿”、“者”上下组合而成,“聿”笔顺为,横折、横(相接)、中横下弧、中竖、左弧、右弧、下横。

先左后右(图7-15)。

於先写左部,横折弯弧、再横折弯弧、右弧。

嗣左下部竖画分列均匀,中竖最长,两旁见短,成对称型。可先写外左、右两竖、弯横,再写中竖、左、右笔。不要自左顺次写竖。

死左部“歹”,先写中短竖,或先写左弯弧;再从左、右横折(相接)下行,垂脚稍拉长。

先中间后左右(图7-16)。

之先写中竖,再左竖折、右竖折,最后下横。

丞可先写中间,左右两边各先写弧弯。

贵(贵)可先写中竖接左折横、右折横,再写两旁。

先左右后中间(图7-17)。

宣上部写短竖点后即顺势左笔画,再另起笔写右笔画。

女先左弯弧,接右弯弧,末写正中笔画。

无(无)可先写二横,接写左部分、右部分,最后写正中间笔画。

先外后内(图7-18)。

内外框左右自上(接写)向下垂行,再写中间笔画。

因围框如画圆圈作三笔写。

疾先写“病”字框,横、撇弧,再写上、下短竖及短横。

上面仅列举几种笔顺的写法,笔画繁多且结构复杂的字,可参照上述原则综合运用。篆字书写笔顺有多种不同写法,在遵循方便、准确、美观的大前提下,可灵活变通,不一定照搬或拘泥成规。

另外,由于篆书的形体特点,有时需用分笔或合笔。分笔,是指楷书中一笔而成的线条,而在篆书中则作两笔或两笔以上书写;合笔则指在楷书中笔画较多的线条,篆书只需较少笔画或连笔书写。

六、篆书与古文字关系简述

篆书的发展与古文字的发展紧密相连,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指金文、籀文等,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征;小篆是秦统一之后所实行的文字。

小篆与现行正书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不能依楷书结构来写篆书,否则容易写错字,更不能主观随便编造篆字,或以现行简化汉字拼凑写篆书,下文举例说明。

“奉、奏、春、秦、泰”上部楷书写法均相同,篆法则形体完全不同。

“文、六、主、言、市”上部楷书均为一点一横,但小篆的写法却形态各异。

“青、素、责”上部楷法均相同,而上部篆法则“青”从“生”、“素”从“垂”、“责”从“束”。

“着、差、羞”上部楷法相同,而上部篆法“着”从“箸”、“差”从“垂”、“羞”从“羊”。

“盧、虜、慮”繁体楷书中心均为“田”字,而篆法则“盧”从“块”、“虜”从“毋”、“慮”从“思”。

“胡、明、朝”正书右旁均是一个“月”字,而篆法则“胡”从“肉”、“明”从“月”、“朝”从“舟”。

写篆识篆,从根本上说就是学习积累一些古文字知识。学写篆书,不仅要临习范本,还要经常查阅有关工具书。初学者尤其要不厌其烦,多做案头工作,多认、多记。拿不准的字,就要查一查书法字典,如《书法大字典》《说文解字》《六书通》《康熙字典》等篆书工具书,都可查证并校正。另外,阅读一些关于汉字图说、图解之类的书籍,对于学习篆书也很有益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