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45竖法图例
(4)撇法。
“撇”是向左下方伸展的一笔,亦是横画斜切的一半,是字的“手足”。写撇画姿态要舒展,还要如象牙般坚实(图6-46)。
“撇”画的书写方法:向右上藏锋逆入、侧锋按笔、理正笔毫、中锋缓缓向左下角轻快撇出等。“撇”画一般以长短、曲直、粗细、藏露等进行分类。
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长直撇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图6-46撇法图例
(5)捺法。
“捺”是向右下方伸展的一笔,是字的手足。要“一捺三波”,有起有伏,呈波浪形(图6-47)。
图6-47捺法图例
“捺”画的书写方法:藏锋向左上逆入、转锋向右上平出、顺势“拖笔”向右下中锋徐徐运行、捺脚重重侧锋顿笔、顺势提笔畅快捺出。“捺”画一般以长短、曲直、藏露、斜平等进行分类。
《多宝塔碑》通篇只有少数几个捺画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钩画来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撇)出的写法。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另外,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这也证明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有余。
(6)钩法。
“钩”是附在其他笔画后面的一笔,各种笔画加上不同出锋的点,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钩画。钩画如人踢脚,要蹲锋蓄势,猛然踢出(图6-48)。
图6-48钩法图例
“钩”画的书写方法:藏锋向上逆入、侧锋右顿、理正笔毫、中锋行笔、顺势顿笔、挫笔踢出等。
“钩”画一般以不同出锋的点(右上挑点、左下挑点、左上挑点、上挑点)与各种笔画所形成的钩进行分类。
《多宝塔碑》中的钩画和捺画一样,亦有缺口,但不多见。竖钩无右边的外涨感,即竖两边都为直线。很多还向左微凹,以追求劲挺,钩向左上勾出,显示出青壮年的颜真卿尚不够沉着或不追求老气。竖弯钩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有弧度感。横折钩用的是隶书的笔法,下部有圆弧状,与欧阳询写法同,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很少见到。竖弯钩上勾时略偏上左,也有不出钩的,如“流”字。卧钩就没有缺口了,斜钩也是如此。
(7)折法。
“折”是横和竖组合的一种笔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图6-49)。
“方折”如人的肩膀或肘、膝关节,转折处要顿挫、停驻,折转笔画。“圆折”如“浮鹅”,转角处不能停顿,要顺势提锋,迅速圆转。
“折”画的书写方法:藏锋向左逆入、侧锋顿笔、理顺笔毫、中锋行笔、笔锋上提、侧锋顿笔、理顺笔毫、中锋运行、笔毫左提、侧锋顿笔、回锋快笔等。“折”画一般分为方折、圆折、横折、竖折、竖弯等。
图6-49折法图例
(8)提法。
“提”又叫“挑画”,取仰势,是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挑出的一种笔画,也是由横画斜切而成的笔画(图6-50)。
“提”画的书写方法:藏锋向左下逆入、侧锋按笔、理顺笔毫、向上中锋挑出等。“提”一般分为平提、斜提、撇提、竖提等。
图6-50提法图例
(三)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结构特点
《多宝塔碑》(图6-51)笔画间的宽窄收放比欧、柳书体要小,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松外紧、字势宽绰、雄浑平稳。
图6-51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
颜书结体的“中紧外松”、“饱满方正”只是相对于欧、柳书体来说的,具体到单字中,字的结构仍符合楷书结构的一般规律,能松紧适宜,笔画、结构、单字同中求变,结体上下收放参差、左右高低错落。学习中要避免内部过于疏朗,流于松散,字形也不可过于方正而显得呆板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