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女性领导力论文 > 第二节 激励的基本理论(第1页)

第二节 激励的基本理论(第1页)

第二节激励的基本理论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范畴,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与行为后果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行为后果激励理论是以行为后果为对象,研究如何对行为进行后续激励。这一理论包括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在其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中又对这一理论做了进一步阐述,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正式形成。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系统,故称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自低而高的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的需要,指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生理性需要,包括人对食物、水、空气、住房、性等方面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满足和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是最低层次的需要,也是其他需要的基础。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的需要,指人对身体、经济等方面安全可靠、不受威胁的需要,包括对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生活稳定、职业保障、免除疾病、避开危险、老有所养等的需要。一旦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需要就会凸显出来。在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前,人不会转向更高级的需要。

社交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爱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爱,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需要,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互相关心和照顾。

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成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即自尊,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有实力、能胜任、充满自信、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即他尊,即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良好的评价。

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抱负、远大理想,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逐级上升,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高层次需要产生以后,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人的行为失去了吸引力,即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激励力量,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

(二)奥尔德弗的ERG激励理论

ERG理论是奥尔德弗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密切相关但又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即生存需要(Existence)、关系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需要(Gr理论。

生存需要,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关系需要,即人际交往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包括了马斯洛理论的社交和部分尊重需要(外部因素)。

成长需要,即事业、前途的发展,包括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内在因素)。

同马斯洛相比,奥尔德弗把需要理论作了修正,消除了无法精确地预言人的需要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的缺点。奥尔德弗需要理论的特点:①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②ERG理论认为,当较高层次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③ERG理论认为,某种需要(特别是成长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人们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人们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作激励因素,把后者叫作保健因素。

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未必能让工作令人满意。他提出了二维连续体的存在:“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在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感,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研究中还发现,当个体受到很大激励时,他对外部环境的不利情况能产生很大的耐性,反之,就不可能有这种耐性。

两类因素的具体内容如表6-1所示。

表6-1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一)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