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留守儿童教育记录表 > 策略四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改变乏味的生活(第1页)

策略四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改变乏味的生活(第1页)

策略四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改变乏味的生活

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一般家庭条件也较差,买书较少。而所在学校,又因缺乏资金等多种原因,不能建立一个满足学生需要的图书室,也没有开设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留守学生因受家庭影响,也没有养成一种在家阅读的习惯,好多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案例中的小辉,一有时间,就跑到外面玩耍,几乎没有坐下来读书的时间,家里因为经济原因,甚至找不到一本供他阅读的课外书,孩子在家里过着单调、沉闷的生活。而能够给城里孩子带来精神愉悦的读书生活,似乎离小辉这样的留守儿童很遥远。

资料链接

名人说读书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美国天文学家)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英国数学家)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灾难。(毛姆——英国文学家)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法国思想家)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雨果——法国文学家)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瑞士文学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中国书法家)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中国作家)

1。设立一个小小的图书角

培养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要有图书。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为留守儿童搜集图书,如在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时,可以建议留守儿童家长,从城里给孩子买几本书回家,好过给孩子买玩具和衣服。通过学校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为孩子每年能添置一些课外读物,还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与城市学校建立联系,搜集城市孩子们看过的书籍,让他们捐赠给留守儿童。

2。榜样激励,激发留守儿童阅读的兴趣和毅力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列宁狱中读书的故事、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糖蘸着吃的故事、牛顿读书的故事。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所作为的大人物,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而这些人读书,都不是在安逸的环境中,都是在面临贫穷、挫折时依旧坚持读书,最后有所成就。所以说,磨难有时候也是一笔财富,是锻炼坚强意志,促进心灵丰富的基石,战胜了困难,也成就了自己。

资料链接名人读书小故事

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遇到过很多困苦。牛顿就是一个例子。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每天一早,他都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经商了,仅嘱咐老仆人独去,但又怕家里人发觉,于是他每天便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还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但抢过来一看,发现是数学书,上面还画着种种记号,舅舅很是感动,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舅舅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最终成就了著名的科学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