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留守儿童教育记录表 > 策略四 自然灾害防范(第1页)

策略四 自然灾害防范(第1页)

策略四自然灾害防范

我国是一个地震、洪涝等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因缺乏青壮年监护人的保护,当地震、洪水等灾害降临的时候,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伤害。

一、防震避震

(一)如何提前做好地震前的防震自救准备?

收到地震预警或者发现有地震预兆之后,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准备好避灾紧急生活备用品,比如:

(1)1~2天使用的饮用水和易于存放、方便食用的食品。

(2)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蜡烛、打火机、口哨、锤子等一些生存工具。

(3)一些简便可以防寒的衣服、内衣裤、毛巾、手纸、手套等简易生活用品。(4)准备一些治疗感冒病、肠胃病以及外伤包扎的药品和一些急救医药品。将上述东西提前准备好,装到包里放到一伸手随时可以拿走的地方,以备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难所用。

(二)地震突然发生时,应该如何紧急避险自救?

如果突然发生地震,应该要紧急避险,这对是否能幸免于难非常重要。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时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紧急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紧急避险的原则是就近躲避,因地制宜,选择安全合适的避震地点。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1。在家里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1)炕沿下、坚固的桌子或床边,低矮、稳固的家具边;

(2)内墙墙根、墙角;

(3)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注意:

(1)不可躲在房梁下和窗户边;

(2)地震时,如有时间应迅速关闭电源、火源、煤气开关;

(3)不可滞留在**;

(4)如居住在楼上,不能从楼上跳下或者到阳台上去。

2。在教室怎样避震?

(1)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从楼上跳下,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轻易返回教室。

3。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如果你在公共场所,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如果你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首先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3)如果你在行驶的电(汽)车内,尽量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在户外怎样避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