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 陶行知和儿童文学节选1(第2页)

陶行知和儿童文学节选1(第2页)

陶先生常常谈到中国儿童在吃奶的时候,连同礼教、迷信、恐怖一起吞了下去,因此从小就不让有行动的自由;儿童在家庭里、学校里、社会上都没有地位的。

陶行知儿童文学第一个特点是争取儿童的社会地位。1933年《儿童节》诗里说“从前世界属大人,以后世界属儿童”。“世事须从小儿意,不从儿童不成功。谁再欺侮弱与小,总动员向他进攻”。1934年他在《小先生歌》里唱:“我是小学生,变做小先生。粉碎那私有知识,要把时代儿划分”。“我是小先生,要与众人谋生。上天无路造条路,入地无门开扇门”。1939年正是抗日战争剧烈之时,他在《儿童节歌》里唱出:“站起来,抗日的小孩!长起来,抗日的小孩!联起来,抗日的小孩!我们要帮助大人,把东洋的妖怪赶开!赶出关外,赶出海外,叫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我们是抗日的小孩。”过去被轻视的儿童,在工作和抗战中也起着相当作用,从而社会对儿童的看法也有所转变了。

陶行知儿童文学第二个特点是歌颂劳动,赞美创造。他在《一双手》中告诉小朋友:“会用这双手,什么也不愁:……千万别忘记,求友不如求手。”“天给我手必有用,精神全在‘做’字上:攀上知识最高峰;掘取地下万宝藏;铲除人间的不平;创造个世界像天堂儿模样。”除了用手还要用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手脑相长歌》)他在《春天不是读书天》里,鼓动儿童去“放牛塘边,赤脚种田”。陶先生特别赞美儿童的创造能力,南京佘儿岗的儿童自动学校是孩子们自己办起来的;淮安新安小学儿童自动旅行团是七个孩子自己组织起来的。陶先生在诗歌里在文章中还在演讲时多次提到而加以赞美。

陶行知儿童文学第三个特点是鼓舞儿童斗志,激发儿童爱国热情。他告诉儿童:“没有做,莫说做不通!做得不够,莫说做不通!做了九十九次都失败了,第一百次会成功。”这是打胜仗的秘诀,应该坚持到底,不懈斗志。在《儿童工歌》中有一节《小孙文》是这样激励着孩子的:“我是小孙文,我有革命精神。我要打倒帝国主义,像个球儿打滚”。陶先生写的儿童剧《少爷门前》,讲一个“少爷”在门前踢球,他欺侮走过他家门前的卖菜女、拾香烟头的孩子、小乞丐、小丫头、卖报童子,先是大家忍气吞声,不敢对付他。后来,大家团结起来对付他,他吓得往回退到家里去了。这个小剧增强了儿童团结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心。他在1940年《儿童节歌》里唱:“从七七到四四,今年第三次。小孩要做小战士,帮助大人拿枪上前刺,刺得日本强盗不敢再放肆”。他在一首《拼命》诗里要求孩子们“攀山要攀上山绝顶,游船要游到海中心。战要拼命,干要拼命,玩,如果有,也要挤命”。这真是战斗的号筒,胜利的强音。

陶行知儿童文学第四个特点是诉说和同情儿童的苦难。他在《儿童年献歌》里讲到大家在贺儿童年的时候,却有不少的孩子,没有福分过快乐的儿童年,如流浪的孩子,如奶妈的孩子,如被拐卖的孩子,如做童工的孩子等等。1945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民主的儿童节》一文,指出“儿童节是觉悟大人为全体儿童争取幸福的节日。我们不但是要为儿童争取一日之快乐,而且要为儿童争取长期之幸福”。“真正爱护小孩子的朋友,必须是民主的战士,让我们促成民主的政治经济,以实现民主的儿童节吧”。为了让乡下的小朋友也能过个快乐的儿童节,陶先生发出一封公开信,征求节礼,送一千位小朋友糖、书、簿、笔、衣帽、毛巾、肥皂、常用药以及看一次有意义的电影。陶先生是说到做到,把温暖送给了每个小朋友。陶先生是个教育家,对儿童的教育是如何看法的?他在《留级》一诗里说到“父母也羞,同学也羞,小小眼泪像雨流”,他希望“从今小孩儿,一级也不留”。他是不主张留级的,更反对学校只凭学业考试成绩,决定升留级标准,乃是不正确也是不科学的。更有深意的,先生要乡下的儿童下雨不上学,一方面因为“破袜破布鞋,弄坏没钱买。受了潮湿,还要把病害”。另一方面“留在家里教奶奶,没有奶奶教乖乖”。

陶行知儿童文学第五个特点是鼓励儿童具有科学的求真态度和实践能力。他写的童话《乌鸦歌》里说乌鸦因为人家骂它满身黑,惹人讨厌,就想到天河里去漂白,天河神告诉它“乌鸦生来黑,天水洗不白”。后经白发老公公刮阵西北风,乌鸦飞舞在雪花中,就变成了白鸦了;可是给太阳一照,雪融化了,依旧成了黑乌鸦。乌鸦正在懊恼,百鸟仙子提醒他说:“生来不变色,便是无价宝。”“你若爱你黑,自然无烦恼”。终于乌鸦明白过来了。先生写科学家传略和儿童科学实验以及卫生小常识等,用适合儿童心理的有趣味的文笔,鼓励及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儿童文学作品中,诗歌的数量最多。1924年有个小朋友问他怎样写诗歌,他复信说:“等到你觉得肚子里有块东西,不得不吐到笔里,笔里有点东西,不得不写在纸上的时候,那时,你的诗就自然而然的来了”。怎样才能写出好诗歌来呢?他回答说:“等到你是诗,诗是你,你和诗分不开了,才有好诗出来。世界上诗做得多,好的少,就是因为做诗的人,不能把生命放在诗里。不能把诗放在生命里,不能把诗和生命合而为一,换句话说:‘没有诗的生命,决做不出有生命的诗。’”(见《知行书信》)

音乐家安娥同志说:“陶先生的诗,是由他实际的伟大人民教育事业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不是抱着书本坐在写字台上写出来的;也不是沿着池边,顺着林荫散步而成的腹稿;不是单为发表在纸上给人看的,而是为他的事业的实际需要而创作的”。又说陶先生是“从心里尊重儿童的人格,从心里爱儿童,切实的认识儿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前途的重大关系,清楚的认识了儿童的优越点,儿童的特殊才能,而用现实手法去把它们发扬光大。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陶先生的儿童诗,我们使可以发现这种新童话是多么现实,多么新颖有力的指示给我们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力量啊!”我以为安娥同志的意见是非常公允而切合实际的。

陶先生的儿童诗,还有个特点,就是吸取民族歌谣的优点。或是改动一个句子,赋予新的内容,例如《风雨中开学》一诗,他运用北方的歌谣:“风来了,雨来了”,最后一句换上了“谢(韩)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写出了小学开学时的情景,并把这歌词作教材用,孩子们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富有情趣。他更运用民歌中的帮腔调,便于多数人合唱,而富于乡土气息。例如《锄头舞歌》中的“绮呀嗨、雅荷嗨”;《镰刀舞歌》中的“炖炖”、“荷荷”、“梅绮紫梭”;《凤阳花鼓调》中“绮呀嗨”、“得儿郎当飘一飘”;《朱大嫂送鸡蛋》中的“依呀嘿”等,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同时,他的诗歌有一部分是依照民歌曲调写的词,唱起来很自然。也有一部分诗歌由作曲家灌片流行,如《锄头舞歌》、《黄花黄》、《手脑相长歌》等。陶先生还写叙事体长诗如《平老静》,写对话体诗如《代一位壮丁写信》。短诗如《踏雪》只用十九个字,写出了无限情趣:“雪路深过膝,宽半尺,我认识脚迹,是乡下人开辟”。谁读过都会产生激**心灵的浪潮。陶先生诗里的新奇设想,也是出类拔萃的:“紫金山为笔,青天为纸,乌云为墨,动手来写字:‘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当然,最多的诗是非常平易,极适合于儿童朗读和欣赏的。

陶先生所写的童话,虽只有三篇,质量都是好的。他不避用公主和太子,不避用鸟言兽语,不避用梦幻境界,而童话的含义,孩子们是会领会出来的。被公主宠爱而处在金丝笼里的鸽子是“身在宫中,心在林里”的,鸽子被放飞到旷野,“今天才觉得是一只真的鸟咧”。公主和鸽子都死了,太子要把她们合葬时,作者就问小朋友:“这鸽子愿意与公主合葬在一起吗?”这样的作结,可以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呢。陶先生的童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童话诗的方式,《乌鸦歌》和《一只鸽子》里,夹杂着好多首诗歌,读起来更有趣味。

陶先生写的《少爷门前》的儿童剧,其特点是:(一)生活中常有的事是常见的现象。旧社会里,贫穷的孩子往往受富家孩子的欺凌。(二)儿童剧是儿童能够表演乐于表演的戏。(三)儿童剧既是写实,也富有教育意义。

陶先生写的科学家传略、科学实验、卫生故事等,概括起来是“科学小品”。科学小品首先是科学内容,必须真实;给儿童看,应该用文艺形式,必须生动。通过文艺手法介绍科学知能是孩子们最丰富的养料。

陶先生在《老少通千字课本》里写的谜语和小故事,各有它的特点。谜语决不是雕虫小技,决不仅是猜谜游戏。谜语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推理力、判断力。例如《影子》,谜面是“有个黑姑娘,一身黑到底,拳头打她她不痛;脚尖踢她她不理;绣花针也跳不起”。孩子们首先在“黑”字上着想,深一层在不痛不理上去推想,再深入去猜想这个黑姑娘连绣花针挑不起。综合三层意思就能作出正确的答案来。谜语还能丰富儿童的识见,如《水》的谜面里有“不可以生吃,只可以烧汤”。猜过谜后,儿童更能记住水是不可生吃的卫生常识。谜语还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例如《眼镜》,“挡着人眼睛,格外看得清”,儿童可能会猜想望远镜、显微镜,因为上面有“稀奇真稀奇,鼻头当马骑”。所以只能是眼镜了。

陶先生的四个小故事,《杨震不贪金》,有利于儿童的品德修养;《下雨天》,对儿童标点符号学习,有极大好处。据调查,读了这个小故事的人,几十年还能记得和一直注意着标点符号的使用。《倒美》、《和尚吃鸡蛋》两则故事,有讽刺和诙谐的趣味,很受儿童的欢迎。

儿童文学工作者和儿童教育工作者,都是教师——教育孩子们的先生。陶先生的两首诗是值得我们常常体味着的。

糊涂的先生

(一)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学堂成了害人坑,

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

你说瓦特庸。

你说牛顿笨。

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若信你的话,

哪儿来火轮?

哪儿来电灯?

哪儿来的微积分?

(二)

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

坐火轮,

点电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