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全民抗战开始后,所有生活教育社同人都和全上海全国人民一道,罢平时之课,上战时之课,在上海的同志组织战时教育社,出版《战时教育》旬刊宣传抗日教育主张;组织上海市战时教育服务团,办难民教育和多种多样的补习教育,并举办短期训练班,训练各种为战争服务的工作人员,送往各个战场为抗日战争服务。有的同志到了武汉,组织抗战教育社,展开抗战教育工作。有的同志进入了各个革命根据地,投入坚决抗日的革命的洪炉里锻炼得更加坚强。
(四)新安小学
新安小学,是于1929年6月6日,创校于大江以北的淮安县河下镇,为农民和城市劳动人民子女争取教育机会的学校。它是旅行三万五千里的新安旅行团产生的学校,为中国穷孩子创造新出路的学校。抗日战争起后,为日寇所破坏。1943年,为我盐阜行署所恢复。1945年,我人民解放军解放淮安,迁回原址。1946年,又被反革命军队所毁坏。全国解放,人民政府把这个学校作为人民教育的新细胞来培植和管理。
(五)新安旅行团和孩子剧团
新安旅行团和孩子剧团,是在生活教育的影响下,在国难的忧患中和抗日的烈火中锻炼成长、培养起来的姐妹的儿童艺术组织。
新安旅行团,于1932年由新安小学7个穷孩子学生发起的。起初开始旅行时,是由江北下到江南,在沪宁、沪杭铁路线上宣传救国,卖艺自给,并在沪江大学等校卖讲,曾引起当时教授、大学生和社会人士的注意。陶行知曾作诗以歌颂他们:
(一)
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
(二)
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5]
“九·一八”后,“新旅”北上宣传抗日救国,到处对抗日将士作慰问演出,鼓励士气很大。在参加革命奋斗过程中,他们足迹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的国土。他们写有《我们的旅行记》,以记载他们三万五千里旅行的壮举。
孩子剧团,是在“八·一三”全民抗战爆发后,由上海难民收容所里一些有艺术才能的孩子们发起,得到生活教育社的扶植组织起来的。他们和“新旅”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走遍了半个中国国土,同样发生了抗日救国的力量。
后来,这两个儿童艺术团体,在当时抗日中心的武汉会师了,接着一同转到当时抗日大后方的重庆。他们到处吸引住有爱国热血的儿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了重庆,都各自由10多人而发展为100人左右的团体了。他们因为多演出抗日的歌舞和戏剧,并演出“秃秃大王”以讽刺蒋光头,遭到政府的嫉恨而被解散。所幸当时这些有志气的孩子已长成为有志的青年,而分别投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里,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他们的力量或生命。
(六)育才学校
陶行知自1936年,接受全国救国联合会之命,担任“国民外交使节”,遍游欧美28国,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主张,以正世人视听;并发动华侨援助祖国抗日。1938年回国,立志要做三件大事:(1)选拔难童创办一个试验培养“人才幼苗”的学校;(2)创办晓庄学院培养高级人才;(3)在香港创办一个职工业余补习学校。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要办的三件大事中第一件大事。创校于1939年7月20日,开学于重庆北碚北温泉,继迁于合川县草街子古圣寺。它的主要目的是:
我们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有特殊才能,因为没有得到培养的机会而枯萎了。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这个民族的损失,人类的憾事,时时在我心中,提醒我中国有这样一个缺陷要补足。
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团起来做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团起来做自觉觉人的小先生;团起来做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团结起来做反抗侵略的小战士。[6]
育才学校的教育基础为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参加分子相师共学,力求进步,探讨真理,服务社会。[7]
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
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
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8]
它所要培养的“人才幼苗”的方向,是如此明确和伟大。它的培养方法是:
创办育才的主要意思在于培养人才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就必须给与适当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并扫除害虫。我们爱护和培养他们正如园丁一样,日夜辛勤的工作着,希望他们一天天的生长繁荣。
我们的学生要过这样的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按照他的特殊才能,给予某种特殊教育,如音乐、戏剧、文学、绘画、社会、自然等。以上均各设组以进行教育,但是小朋友确有聪明,而一时不能发现的特长,或是各方面都有才能的,我们将来要设普通组以教育之。[9]
育才学校在儿童艺术宣传方面,在抗日大后方的重庆,起了一定的影响,引起特务的注意,时时追迹跟踪。陶行知在这时期里,一面办理育才,一面搞民主运动,更引起反动政府的怀恨,限制育才的发展,同时遭遇到通货的恶性膨胀,物价是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的飞涨,陶行知日困于经费筹划之中;他达观而又自己解嘲地说着:“我是什么博士啊?我已经成为筹款博士了。日日夜夜在与米价赛跑,与物价飞涨赛跑!”我们和他同事的人,是会体会得出他的这种辛酸而幽默的滋味的。抗日战争结束,陶行知回到上海因民主运动和迁校事宜,积劳成疾,以脑溢血症逝世。育才学校大部分员生被迫迁到上海,小部分仍留在重庆。
(七)社会大学
社会大学,是在野大学[10],是在业青年补习高等教育性质的夜大学,是培养民主、促进民主的夜大学。陶行知在他的《社会大学颂》一诗里,写出它的主张: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是我们创造之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