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儿童文学常识
一、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从读者对象看,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并为儿童所喜爱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类别看,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和;从审美特点看,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从价值取向看,儿童文学不仅给儿童提供审美、认识、娱乐和教育等多种价值,而且给儿童提供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价值的引导。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①经过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格林童话》等。
②经过改写,为方便儿童阅读的经典性成人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等。
③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④非专为儿童创作,但为全世界所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读物。如《鹅妈妈的故事》等。
⑤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学读物。如《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等。
⑥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如《晴天有时下猪》《水孩子》《小布头奇遇记》等。
(三)儿童文学的层次
现代社会依据儿童年龄阶段的特征,将儿童划分为婴幼儿、儿童、少年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儿童文学也与儿童年龄特征相对应地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内容单纯、浅显、娱乐性强,语言浅白、口语化、规范化,多用对比和反复的表现手法,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大多图文并茂,将初步的知识教育和道德观念教育寓于鲜明的形象之中。
童年文学主题单一、明朗、富有教益;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富于故事性;结构单纯、紧凑、完整;基调明朗、乐观,多为儿童诗及少儿科学文艺。
少年文学在主题和题材方面更具多样性,主题丰富又常具有多义性,题材广泛又有较为深刻的内涵。人物性格丰满,趋于立体化和多面性,形象刻画更有深度和力度,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趋于多样化。
(四)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1。儿童文学的一般特点
儿童文学的一般特点是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富有儿童情趣;人物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丰富;主题积极明朗,格调轻松,节奏明快;语言具体、形象、活泼、优美;按读者年龄分阶段,多层次。
2。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经典例题
单项选择题:童话作为最具儿童文学特色的一种文体,其核心与本质特征是( )。
A。虚构 B。变形 C。幻想 D。幽默
【答案】C
【解析】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童话之所以异于其他文学体裁,关键在于它是以幻想为核心和本质的。
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欢愉。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叙述,他们需要有趣的东西。因此,儿童文学相对于成人文学来说,总是洋溢着更为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这种欢愉之美表现为通过幽默、滑稽、可笑的形式来表现具有美感意义的内容。
(2)稚拙。对儿童文学来说,稚拙就是它的一种艺术本能,一种美学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特质和形态。儿童文学的稚拙美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内容上,儿童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形式上,儿童文学的稚拙美主要表现为文字、语言组合和叙述方式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种稚拙感,其情节构成方式的变化也能带来一种稚拙的形式感。
(3)纯真。童心单纯而明净,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总显得稚嫩、纯真。这种儿童固有的品性成为儿童文学纯真美的客观来源,而表现儿童生命世界的纯真之美也成为儿童文学作家自觉的创作追求。
(4)变幻。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得他们更加好动,喜欢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事物,幻想不受实际生活的羁绊,幻觉与想象力极为活跃丰富。因此,儿童文学总是擅长用看起来神奇怪异的自然组合和违背情理的艺术逻辑来构筑作品瑰丽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惊险和神奇意味。而这一切,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