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21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幼儿园 >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第3页)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第3页)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表达判断的语句,又称作命题。疑问句一般不表达判断,除非“无疑而问”。

2。判断的性质

①判断表达的是主体的观点。

②判断是人从认识主体出发对认识客体做出的一种断定。

③判断有助于使各种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联系起来,将理性认识推向深入。

(二)判断的种类

1。模态判断

模态判断是关于事物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判断。一般分为必然模态判断和可能模态判断两大类。

(1)必然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必然存在或必然不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就叫必然模态判断。常用的模态词是“必然”“一定”等。例如,我明天一定(不)会参加你的毕业典礼。

(2)可能模态判断。断定事物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某种情况的判断就叫可能模态判断。常用的模态词是“可能”“或许”“也许”等。例如,我明天可能(不)参加你的毕业典礼。

2。非模态判断

非模态判断是指不含有“必然”“可能”等模态词的判断。根据是否包含有其他判断,将其划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简单判断是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例如,我不擅长写作。

简单判断按照在判断中是断定对象的性质还是断定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言判断(或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两大类。

(2)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判断通过一定的逻辑联接词结合而成的判断。

组成复合判断的简单判断叫做肢判断。复合判断根据其逻辑联接词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四种。

①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判断。其标准形式是“p并且q”,也可表述为“不仅p,而且q”“虽然p,但是q”“既p,又q”,等等。

例如,“王安石是政治家”和“王安石是文学家”,构成联言判断“王安石是政治家和文学家”。

一般来说,p和q同为真时,联言判断才为真,p和q有一个为假时,联言判断则为假,即一假全假,全真才真。

②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判断。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a。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其一般形式为“p或q”。

例如,这件商品的滞销,或许是因为质量不好,或许是因为包装不好。

该例句表现了相容选言判断允许多种情况同时存在,即“质量不好”和“包装不好”都可以是导致“商品滞销”的原因。

一般来说,p或q至少有一个为真,相容选言判断为真,p和q都为假,相容选言判断为假。

b。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其标准形式是“要么p,要么q,二者必居其一”。

例如:这位护士,要么是女性,要么是男性。

一般来说,p和q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时,选言判断为真,p和q同真或同假,不相容选言判断都为假。

③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相应的,假言判断也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充分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其标准形式是“如果p,那么q”。在日常语言中也常用“只要p,就q”“一旦p,则q”等来表达。

例如,“如果灯泡钨丝断了,那么灯泡就不会亮了。”其中,“钨丝断了”是“灯泡不亮”的充分条件。

一般来说,只有p为真,q为假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才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断定必要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其标准形式是“只有p,才q”。在日常语言中也常用“除非p,否则不q”等来表达。

例如,“只有温度适当,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其中“温度适当”是“孵出小鸡”的必要条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