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21年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幼儿园 >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第2页)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第2页)

(二)确立发展观念,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第一,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上。

第二,依据幼儿的个体特点,制订个别教育计划,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层次上获得发展。

(三)确立活动观念,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第一,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保证幼儿主动活动的条件,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交往、表现的机会,给每个幼儿开辟充分操作、尝试体验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创造轻松自然的师生关系与活动气氛,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直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主动地发展。

(四)确立环境育人观念,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当代幼儿教育经验表明,所谓“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从3岁起幼儿就只是坐在课堂里上课,而是使幼儿的感情、智力、道德感等得到发展,并特别强调让幼儿接触社会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确立保教结合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在幼儿的整体教育中,保育和教育两方面都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保教形式上的沟通,而且要达到保教实质上的统一,这是促进幼儿各种机能完整、协调与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幼儿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和误区★★

(一)幼儿素质教育的注意事项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等品质。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幼儿教师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和开智学校慰问、表演木偶戏,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4。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行为)习惯也比较好。

5。要孩子做到的事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社会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且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6。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

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中,个体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通过适宜环境的影响,某种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因此,要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

7。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幼儿教育要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如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家长也应该多放手,让幼儿得到锻炼,削弱其依赖心理。

(二)幼儿素质教育几大误区

1。过分宠爱

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包办代替,会使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差,使其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而且受到过分溺爱的孩子也不懂得分享和爱,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将来必定很难适应社会。

2。过多管制

家长过分管制孩子,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会使孩子做事缺乏信心,逆反心理强,性格较为孤僻等。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而不要一味地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民主方式。

3。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学规范、教学方法、价值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他们会以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心生厌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