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引用资料的正确性:课件中引用的资料正确。
④认知逻辑的合理性: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2。教学性
①直观性:课件的制作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②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新颖性:课件的设计新颖,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启发性: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⑤针对性:课件的针对性强,内容完整。
⑥创新性:支持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模式。
3。技术性
①多媒体效果: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恰当运用了多媒体效果。
②交互性:课件的交互性较高。
③稳定性:课件在调试、运行过程中不应出现故障。
④易操作性:操作简便、快捷。
⑤可移植性:移植方便,在不同配置的机器上正常运行。
⑥易维护性:课件可以被方便地更新,利于交流、提高。
⑦合理性:课件恰当选择了软件的类型。
⑧实用性:课件适用于教师日常教学。
4。艺术性
①画面艺术:画面制作应具有较高艺术性,整体标准相对统一。
②语言文字:课件所展示的语言文字应规范、简洁、明了。
③声音效果:声音清晰,无杂音,对课件有充实作用。
二、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步骤★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制作阶段和应用阶段三大部分,具体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一)课件的需求分析
在课件制作之前,首先要根据课件需要体现的效果和内容编写多媒体课件需求的说明书。必须要写清楚整体的教学过程和重要的教学环节;要写明课件的作用点,明确课件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写出需要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素材;要注明各个课件片段需要展现的效果和出现的形式。
(二)课件设计方案
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者要根据需求说明书编写课程设计方案,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和分析问题,设计好课件的书面文字表达方式、封面的设计、界面的设计、结构的安排、素材的组织及技术的运用等。
(三)课件素材的准备
课件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准备素材消耗的时间很长,并直接影响到课件的演示效果。课件素材是课件制作的关键,它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
(四)课件的制作设计
课件的制作设计是将各种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放置到课件中,设置课件的控制点和交互方式。
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课件。
(五)课件的调试与修改
为保证多媒体课件能正常运行,需要对课件进行调试,包括分模块调试、测试性调试、模拟性调试、环境性调试。此外,还要不断地对课件进行评价和修改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六)课件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课件后,教师需要不断地收集课件在教学应用中的反馈信息,更新和完善课件内容,以便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