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21 > 知识框架(第4页)

知识框架(第4页)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做出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法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存在违法行为是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

第二,教育法律责任的承担者是具有遵守法定义务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将教育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

1。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行政责任。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类: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育法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破坏平等主体之间正常的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依照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一种以财产为主要内容的责任。

经典例题

2012年单项选择题:下列情形中,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

C。侮辱、殴打教师造成其重大伤害的

D。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刑事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教育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做出了违反教育法和刑法的行为,并达到犯罪程度时,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一种所受惩罚最为严厉的法律责任。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归责是指法律责任的归结,它要解决的是法律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只有具备以下四个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时,才能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进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1。有损害事实

有损害事实即行为人有侵害教育管理、教学秩序及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客观事实存在。这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2。损害行为必须违法

行为违法即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它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这个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行为的违法性,只有行为违反了现行法律的规定才是违法行为;②违法必须是一种行为。如果只有内在的思想而不表现出外在的行为,则并不构成违法。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不承认思想违法。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所谓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所谓故意的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所谓过失的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人在本应避免危害结果发生时,由于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没有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前者决定后者的发生,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因果关系是承担法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在教育领域中主要运用的法律救济方式包括教师申诉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和民事诉讼。

(二)教育法律救济的特征

1。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