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2021 > 知识框架(第1页)

知识框架(第1页)

知识框架

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节素质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1999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素质教育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予以重点实施。作为一个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的出现在当代绝非偶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是对原有教育的一种革新,也是当代教育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所做出的一种主动顺应。

之所以提出“素质教育”,是因为原有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缺陷,这些缺陷导致教育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不能顺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应试教育”脱离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考试为中心、唯分是举、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背离了树人、育人,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追求,致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应付考试,而缺乏实践中的创造能力,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政策沿革

1。素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意见》指出:“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这是“素质教育”概念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出现,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且明确的指导思想。

2。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1994—1999年)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对“素质教育”进行了界定: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首次用法规政策文件的方式肯定了素质教育的政策方向。

3。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1999—2005年)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加强领导,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这个《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成为制定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计划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宣布:争取到200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4。素质教育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大事,也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大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素质教育写进法律,纳入国家重要的法律体系,体现了国家意志,表明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定性和长远性。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求知的欲望。”这个规定阐述了学前教育的本质,强调在幼儿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真正把幼儿园和中小学纳入一个素质教育系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发展不仅是民主的基本理念,也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利,并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来实现幼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