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园本课程开发者角色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这一理念突出了幼儿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建构者。园本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掘与发扬幼儿园自身的优势,突出自己独特的办园理念和模式,有效创设和利用环境,从而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经验,进行恰当的课程评价等。
经典例题
2012年单项选择题:某老师针对本区域内的环境状况,制作了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读本。这体现了老师是( )。
A。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B。课堂教学的建设者和研发者
C。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D。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建设者和研发者。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是一项脑体兼具的复杂劳动。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
(1)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要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幼儿的技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既要向幼儿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发展他们的体力等。
(3)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幼儿,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因材施教。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健康发展。
(2)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幼儿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教育机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的“复杂性”。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造成的干扰往往会形成尴尬局面,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动作或一两样活动排解开,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良好的教育机智对幼儿的人品、思想都有较大影响。
②教学的“情境性”。从教育机智的动因与情境来分析,教育机智主要是在出乎教师意料的情境中产生的,这一情况大多是由幼儿引起的。教学机智因其生成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生成因素可分为如下类型:幼儿的怪问题、幼儿的怪答案、幼儿的怪动作、幼儿的怪要求、个别幼儿的差错或迟钝、教师的差错或疏忽、突发事件或情况等。
教师应对课堂上发生的这些意外情况的对策有:转移话题、转移看问题的视角、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冷处理、让幼儿歪打正着、化解幼儿的异常言论或动作、把尴尬事化作善意的笑谈、在发现疏忽或失误后脑筋急转弯等。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个特点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教师要不断了解幼儿的过去与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与未来,检验教育教学效果,获取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准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活动。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幼儿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幼儿的成长不仅受学校的影响,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教师不能只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还要走出校门,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1)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这个道理的最佳阐释。教师的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而人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表明教师劳动要付出长期的、大量的艰辛劳动。而且,教师对幼儿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教育的成效只能在幼儿未来发展的成就上体现出来。
(2)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不会随着幼儿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会在幼儿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只能以幼儿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劳动并没有直接服务于社会,或直接贡献于人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教师劳动的成就体现在幼儿身上,表现为幼儿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幼儿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