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打磨课堂的好处 > 关于口语交际与规范语言的辩论(第2页)

关于口语交际与规范语言的辩论(第2页)

主席、各位老师,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我感到非常紧张,我相信及时的掌声能缓解我紧张的情绪,让我有信心说下去。(笑声、掌声)谢谢。我记得著名作家乔姆斯基曾经说过:即使对本族语的语法规则、语汇和语音体系有相当知识的人,在他说话时也会出现很多错误。那么,一个小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更是在所难免的,有的孩子一紧张,甚至还会说话口吃。

如果在这时,我们教师一味强调规范学生的语言;如果在这时,我们教师反复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的话语,那么,我相信学生连口也不敢开了。对方辩友,“金口难开”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啊!

如何让学生敢开口呢?主席、对方辩友,请允许我再引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不可否认,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肯定。赞美可以激发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赞美甚至可以把世间的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应该多一些表扬,把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让学生觉得:开始练习说话,对错没关系,好坏不要紧,说总比不说好。

我们非常理解对方辩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迫切心情,但是我们以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对口语交际的定位应该是首先重视学生的“敢说”,如果学生连话都不敢说了,又哪来的“会说”呢?谢谢大家。

反方三辩:

尊敬的主席,在场的各位老师,对方三辩在陈述中反复使用了一个非常动听的词语——赞美。他的主要观点是,为了让学生“敢说”,我们应该在语言上放弃必要的要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的额头上粘一朵小红花,然后言不由衷地说一句:“你真棒!”(笑声)

针对对方三辩的观点,我首先要描述我们口语交际课的普遍状况:学生只管说得热热闹闹,至于说得对不对,说得好不好,正如对方辩友所说,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因此,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有条理的话语,充斥课堂,老师也不加以规范或指导。我想,这种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情形,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我们从不否认,在口语交际课中要保护学生说话的兴趣。但是,“保护学生说话的兴趣”与“规范学生的语言”并不矛盾。

对方三辩的错误在于,他简单地把“规范学生的语言”完全等同于否定性评价,等同于批评。其实,只要策略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规范学生的语言”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这只是个策略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中如此评价学生:“你的讲解非常生动,枇杷的特点介绍得非常具体,但我们不是日本人,不说那么多‘的’,行吗?”这位老师以自己的真诚、中肯、幽默的评价,指出了学生语言上的问题,同时也保护了这个学生敏感的自尊心。谢谢大家。

自由辩论:

主席的话:

刚才正反双方的辩手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更为激烈的自由辩论阶段,一起领略双方辩友思维的争锋,智慧的碰撞。

正方一辩:

我方的立场十分坚定,口语交际无须强调规范语言。西方的语言是“法治”的,而我们的语言是“人治”的。汉语言具有意会的特点,语言文字表达的多样性使得生活中的语言丰富多彩,学生的表达富有个性色彩,如果处处规范,时时限制,学生的语言终将走向一潭死水。

反方一辩:

对方辩友真是会自圆其说,谁说我们的语言是“人治”的?我们的语言文字表达也是有规律的,句子构成也是讲求规范的。如果任由学生的语言畸形发展,那就好像任凭梅枝病态屈伸而不矫正。对方辩友,面对学生错误百出的表达,难道你们真的就坐视不管吗?

正方四辩:

生物的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界的吐故纳新,生生不息;语言的多样性维持了人类文化的新陈代谢,代代相传。面对这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我们怎么忍心痛下屠刀;面对学生酣畅淋漓的口语交际,我们怎么忍心下令——“停车检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打着“规范语言”的旗号,实际却是在破坏语言的丰富性,杀戮语言的生命!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救救口语交际!”(掌声)

反方二辩:

是要救救口语交际,在大量的不规范语言严重损害口语交际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绝对不可以坐视不管,任其猖獗。我们规范语言,更是为了促进更好的交流。对方辩友千万不要将“语言的丰富性”等同于“语言的不规范性”啊。

反方四辩:

对方辩友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出现问题,你们是否依然视而不见,闲庭信步?如果不强调规范语言,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是否需要我们老师在场?难道我们老师,真的可以在课堂中只是扮演观众的角色?如果真的这样,那么,教学口语交际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清闲的事了!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掌声)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你们反复强调口语交际的语言要规范,要统一,面对孩子们渴求说话的眼睛,面对孩子们欲说还休的表情,你们于心何忍啊!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语言警察,而是要培养能交际会表达的现代公民。如果只在几个字上面纠缠不清,咬文嚼字,我们认为这是迂腐之举,口语交际总得追求课堂效率吧!

反方一辩:

刚才对方辩友说了这样一句话,“面对孩子们渴求说话的眼睛”,看来对方辩友是要在不规范语言方面身体力行了,对方辩友,眼睛会说话吗?(笑声)我知道对方辩友其实想说的是:“面对孩子们渴求说话的眼神。”不过,我们还是十分欣赏对方提出的“效率”二字,要提高效率,就要不断地使杂乱的表达变得有序,错误的表达变得正确,模棱两可的表达变得明确。这难道不是在规范语言吗?如果口语交际语言可以不规范,那就如同几个大妈大爷在乘凉时的聊天。难怪著名心理学家皮连先生说“学生在课堂里说的话,都是平常说的话”,如果真是这样,教学的意义又何在?

正方四辩:

我们在说“面对孩子们渴求说话的眼睛”这句话的时候,连一直强调“规范语言”的对方辩友也听懂了,这正好证明了口语交际的一个特点,口语交际双方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错误的语言进入人的头脑,人的头脑可以自动地修正过来。对方辩友刚才所表现出来的纠错能力比步步高VCD还强啊。(笑声,掌声)也就是说,口语交际是生态系统,它能自动吸纳、排斥、纠正,相反,教师过分强调规范语言恰恰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反方四辩:

但对方辩友恰恰忽视了这个现象的前提,你们说的口语交际双方其实已经是具备了一定语言素养的人,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这样的人,那就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规范语言的过程。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系统的语言训练,学生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我想对方辩友今天侃侃而谈,绝不是从小就会的吧?我相信你也是接受了规范、良好的口语教育才能站到现场吧?

正方一辩:

但是,从生活意义这个角度来讲,口语交际,能交际就行,人们交往总要根据语言情境,或简约,或省略。比如有个胆小的人在房间里看到一只老鼠,肯定会惊叫:“啊,老鼠!”难道对方辩友非得要让他说成:“啊,这里有一只老鼠。”(怪声怪气)这样的表达太累了吧。对方辩友可能习以为常,我们却觉得非常别扭。

反方四辩:

正方辩友肯定没有搞清楚什么叫“语言规范”,省略的语言并不是不规范的语言。“啊,老鼠!”就是一句典型的规范的非主谓句。(掌声)

正方三辩:

我方认为,语言规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不必要求所有的交际语言有板有眼的,只要能正常交流即可。

反方三辩:

看来对方辩友已经理屈词穷了,竟然得出了“人如果强调规范语言,就不可能正常交流”这样的谬论。为了让对方辩友更感性地认识语言规范是怎么回事,我先举个例子: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饿了马上会说:“饭饭!”妈妈会耐心地纠正他说:“我要吃饭!”试想,如果口语交际不强调规范语言,多少话我们能听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