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慎独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素质的最高境界 > 第二章 有了想法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出发(第4页)

第二章 有了想法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出发(第4页)

当然,小学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课程、各类活动、校园文化、日常管理以及师生的举止言行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可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人们常常讲:六年奠基一生。我们究竟要为孩子奠基什么呢?

三是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已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就当前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而言,从内容到形式都面临着改革、冲击,传统的道德教育所承载的法律功能正逐渐被解构,即道德他律功能被弱化、消解,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自为的道德自律意识正稳步建构。

面对这种形势,教育工作者要重新认真审视道德教育的他律与自律这一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在全社会重树道德自律精神,特别是增强当代青少年的自省意识,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这是提高当代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培育道德人格的关键环节。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不仅要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更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定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四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老以其简短、平实的语言阐述了教育的精髓,又以“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强调习惯对人生的决定性作用。

另外,“养习于童蒙”,揭示了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突出强调了小学教育在习惯养成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因此,小学阶段,应该“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主要目标和任务”。

我们的理论基础,是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础、道德自律、习惯培养四个不同的视角对慎独教育实施的必要性进行诠释的。

其中,体现了我们最初对慎独教育的认知。

当然,也能体现出我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希冀与信念,还有我们对于学校教育深入学习与思考的职业精神。

慎独教育雏形

在上述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确定了实施慎独教育的主题词:自律、自觉、自主。

“让自律成为习惯,让自觉成为品质,让自主成为追求”成为学校实施慎独教育的目标与口号。

随着慎独教育的开展,我们对这句话做了修改:“让自律成为品质,让自省成为习惯,让自强成为追求”,并将其作为学校慎独文化的核心,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对慎独教育的思想精髓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

当然,当这一慎独文化核心理念确定之时,慎独教育已然实施三年了。

当时,我们面向全校师生提出了“五个要”,即要自我认识、要自我要求、要自我约束、要自我反省、要自我改进。自我认识和自我要求,指的是师生要在自我分析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成长的目标;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进则是强调要规范自觉与自我管理。特别是自我反省,我们将其落实到了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每学期老师们所写的反思有来自课堂教学之后的教学反思,也有来自如何帮助学困生进步的心得体会,还有来自团队合作的如何提高校本研修成效的方法总结……主动成长,在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逐步渗入。

我们希望通过“五个要”激发、调动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提高师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特别是,我们希望通过切实落实“五个要”能够改变当时“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呗”的现状。

当时,我们还制定了五个实施策略:制度规范、强化训练、情境演练、内化习惯、自主能动。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是实施慎独教育的第一步。

慎独,它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约束,是归属道德层面的一个概念。但是,道德又是由制度、规范和法律来约束的,也是在不断约束中形成习惯的。

所以,《团结四小慎独有约——学校章程》的出台,使得学校各项工作有了章法。

这一步,很重要。

我们还通过“一个情境创设”(30分钟自律情境创设)、“两个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三个课时”(每周一节军体课、主题培训课、自评互评课)对学生实施慎独教育,并编辑出版了校本德育教材“慎独教育系列丛书”——《践行文明》《寻找安全》《标度言行》。

特别是《标度言行》自主评价手册,在那段时间里它是帮助学生反思、改进最实实在在的抓手,每周一自评互评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以它为纲,进行反思总结。

每周小目标的确定,更加增强了学生成长的针对性,目标不求高,不求多,只求能做到,符合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渐进原则,目标的实现要靠自己,能否实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每次的达标评价,孩子们先自评,再互评。自评是希望孩子们从小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客观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观察中受教育的过程,锻炼了其判断、选择的能力。每次评价完后,孩子们再对自己进行一番总结、反思。成功达标者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未达标者,找出原因,再鼓励,再努力!

《标度言行》手册的制定,以及自评互评校本课的设置,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把行为的标尺,让学生日反思、周小结,并树立规范观和责任观,懂得违反规章制度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从小树立公民道德意识,逐步形成感知、判断、自省、改进、内化的认知体系,养成自行反思、自我评价、自主调控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慎独意识和慎独能力。

附:《标度言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