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春天的故事
(引言)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迎春花开了,那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就像一串串风铃,唱响了团结四小发展最美的乐章。
春天,意味着无限生机。
又一次走进北师大
如果说第一次是一种机缘的话,那么再一次走进北师大则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了。
2009年9月,我又一次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
这次是作为教育部第二期“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的身份走进北师大的。
全国优秀小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是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提倡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和《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精神,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储备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才而组织开展的。
每个省份只选一名校长,这让人倍加珍惜。
而曾在高级研究班一期接受培训学习的校长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刘可钦等人,目前都已成为国内著名校长,所以大家都把“高级研究班”称为校长们的“黄埔军校”。
我是带着我的慎独教育参加研究班学习的。
“关于学校慎独教育的实践研究”是我研究的课题。深感有幸,陈锁明院长是我的导师。
自然,我对学习更加不敢懈怠!
在为期一年多的学习时间里,从开题答辩、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以及结题报告、答辩等,我的体会是:没有科学的研究,学校办学就会缺少强大的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支撑,路就不会走得更远。
我想,校长办学,应该是一个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构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角色不仅仅是实践者、推进者,更是研究者:在研究的基础上去实践,在依托课题的基础上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如何推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推进中有哪些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何处入手解决”“如何解决”等。
记得南宋思想家朱熹论及“知”与“行”时讲:“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作为校长,在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解决”问题,更应该强调“解释”,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而且要深度思考,只有我们思想上想清楚了,道理上弄明白了,我们的行为才会更加理性化、科学化、规范化。
思辨,是目前中国教育最缺乏的东西。有思辨,校长就不会盲从,更不会迷失行走的方向。
“关于学校慎独教育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对于慎独教育的实施,我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
这使我对带领团结四小走好慎独教育之路更加充满信心,更加笃定和执着。
“50印象”
“和风催开花千树,春景作底绘新图”,2010年,团结四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一年,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推进。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
团结四小赶上了这趟满载着温暖与关爱的列车。
2010年3月,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多方面努力之下,学校在校安工程中重新进行了翻建。
盖房子,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盲区。在家里连水电表都傻傻分不清的主儿,现在却要和一帮进城务工兄弟奔走于水泥工地之间。
考虑到学校要借地方上课,办学条件受限、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上级要求3月1日开工,9月29日就要投入使用。
时间,仅仅有六个月。
2009年的秋末,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
孩子们去哪里借地儿上学呢?
市教育局的田君副局长得知我们的困难后,马上和市电大的领导们进行了协调,并且得到市电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把24个教学班整体搬过去上课。
这无疑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寒假里,学校的领导班子为新学期开学做着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安排水、电、暖、课桌、班级分布、安全通道等。对于如何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在确保全校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校领导班子不知开了多少次大会小会,制订、完善各种预案、各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