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班主任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 > 第二节 课堂结束的程序和常用类型(第1页)

第二节 课堂结束的程序和常用类型(第1页)

第二节课堂结束的程序和常用类型

一、课堂结束的程序

在结束一个课题的时候,大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说出内容的重点、关键是什么,必要时可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巩固和应用。把所学知道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4。拓展延伸。有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把课题内容扩展开来。

二、课堂结束的常用类型

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教学结尾。依据课堂教学结束所要完成的特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将课堂教学结束技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总结归纳式

教学结束时,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用准确简练、总结性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进行梳理和概括,从而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

【课例】

教师在讲授初中地理《南亚概述》后,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概括,结束设计为:

三类国家——北部内陆山国、中部临海国、南部岛国

三类宗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

三大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三类主要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三条大河——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各国历史发展三个过程——古文明中心英国殖民地民族独立(作者:刘英玲)

教师通过浓缩、简练的语言将本节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通过一定的线索连接起来,理清了整个章节的主线,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结归纳式结束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可以收到言简意赅、明晰爽朗的效果,可以给学生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二)分析对比式

分析对比是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时,教师把教学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通过简洁明了的区分和对比来结束课堂教学的方式。这种结束方式,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比较法,它可以引导学生在同中探异,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又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例】

程红兵老师在讲宗璞的《西湖漫笔》时,结尾将《西湖漫笔》与峻青的《雄关赋》进行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不同的,同学们回去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比较,这里仅作一个简单提示。如果把西湖比作婀娜多姿、温柔秀美的少女,那山海关就是威武雄壮、高大勇猛的武士;如果把《西湖漫笔》比作一支柔美、清新的小夜曲,那么《雄关赋》则是一声声激越昂扬的战鼓。”(作者:程红兵)

经过这样对比,学生既能温故,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