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教材系列丛书 >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策略(第1页)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策略(第1页)

第二节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在老年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保障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老年大学教学现代化。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不一定能够自动转化成美好的现实,并不一定必然地给老年大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功。在老年大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根据老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状况,艺术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要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的各组织、器官都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生理功能也表现出衰退的迹象,感知觉、认知能力、操作能力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学习,因此老年大学在教学中要根据老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提高学习效率。

(一)感知觉变化对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人的感知觉能力依赖于其生理结构。当个体步入老年期时,感知觉的生理结构与青年期相比有所变化。相对应地,老年人的感知觉能力也有所变化。感知觉能力的衰退甚至丧失,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老年人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老年大学生感知觉生理结构和能力的变化,是老年大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依据。

1。视觉的变化[1]

人的视觉的生理结构包括角膜、瞳孔、睫状肌、水晶体和视网膜等。到了成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生理结构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衰退和老化,给人的视觉功能造成影响。在老年大学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就需要考虑到老年人视力老化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视力,也称作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特征细节的能力。研究发现,在20~60岁,视力下降趋势不明显,但过了60岁,视力下降的趋势就骤然增大了。这样一来,会给读书看报以及查看屏幕带来困难。除此之外,从成年期开始,瞳孔的直径从成年期过后也会逐渐变小,瞳孔调节光线的能力由此变弱,这会造成老年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很难看清物体。视网膜的一些视觉感受细胞会凋亡,使得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减弱,人们很难看清楚物体的细节,对物体颜色的感知也减弱,眼睛远视,光适应调节能力下降、视野范围缩窄等现象的出现,那么在老年大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就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学PPT设计时要提供适当大小和颜色的字体、尽量避免使用动态的文字,重要信息集中页面的中部,并要突出,文字内容尽量简洁,要加大对比度,应用对比色等,老年人由于色彩敏感度下降,特别对蓝绿色的感知能力下降,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蓝绿色调。

图11-1视力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图

2。听觉的变化

到了成年期过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的生理结构机能会逐渐衰退,从而给听觉功能造成影响。据国外研究表明,30岁的成年男子能知觉到音量只有4分贝的6kHz的纯音。然而,在同是6kHz的声波频率下,65岁的老年人要把音量提高到40分贝才能知觉到同样的声响,这说明老年人感受声音强度能力下降,同时对音调特别是高频音调的感受能力也显著下降,音调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20kHz,其中1kHz~4kHz是人的听觉最敏感的区域。据国外研究认为,从40岁起,成年人对音调的感受能力开始下降,但是这种下降的趋势并不是很明显,直到某一年龄阶段后,这种下降趋势才开始显著。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研究高频率声波时发现,成年人听力首先丧失的是高频波,然后,逐渐向低频方向发展。

因此在老年大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大学生听力衰退的现状,不仅要求教师上课声音要大,在用到音频、视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声音的使用,声音强度要较大,尽量使用低频音,同时减少音频中的噪声,增加与环境音对比,尽量提供音量调节,以适应不同听力的老年大学生需要。

(二)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变化对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1。记忆的老年化

记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体验或操作印象,经过编码加工后贮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记忆与年龄的关系,心理学家进行了研究后认为:18~35岁的人的记忆成绩假定为100,那么35~60岁的人记忆的平均成绩为80~85,61~85岁人的记忆成绩为65。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在逐渐下降。对于刚学习过的内容或者刚发生过的事,老年人遗忘较快,而对往事的记忆较清晰。老年人的机械识记能力下降较多,而对于意义识记能力则相对减退较少。老年人组织加工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能力较差。根据老年人的这些记忆特点,老年大学教学中要注意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学习中的正迁移。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避免机械记忆,促进意义记忆。

2。思维的老年化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进入成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灵活性都有显著的衰退或下降,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逐渐衰退的趋势。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概念的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和概念形成过程所出现的错误率都在增加,也就是年龄越大形成概念所需要时间越长,出现错误也越多[2]。在老年大学教学中多媒体呈现内容时间要足够长,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适应老年人的阅读和思维节奏,不能采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加重老年人的理解负担,尽量使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有助于老年人理解识记,一次性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避免多重选择的操作,需要实操的仪器设备最好简洁化,不要有过多的按键,按键的功能也要简单。

3。智力的年老化

智力是人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与霍恩通过研究人一生中的智能,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个两个概念来解释各种智力成分的发展的特点。流体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比如注意力、知识整合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比如知识广度、判断能力等。经研究发现,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与年龄变化没有密切关系,不因年龄增长而降低,甚至有些人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反而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要注意老年人的智力接受力,需要较多运用流体智力的课程,如计算机、英语、钢琴等类似的课程就需要教学内容尽量简洁明了,PPT设计形象化,寓意感明确。课程内容信息不能太多,老年人难以理解形成概念,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而对于一些较多运用晶体智力的课程,如书法、养生保健、国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融合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因此在教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更多的生活信息和相关知识,有利于老年人学习时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把新知识内化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去,加强理解和记忆。

4。学习的老年化

到了成年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学习新知识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了。遇到的困难是在于对学习内容必须理解,同时运用短时记忆保持学习内容,最后加工到长时记忆中去,而不在于缺乏记忆新信息的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信息的感知最好是一对一的过程。因为老年人神经系统发生了衰退,感知和体会复杂的感觉输入会有困难。对于老年人的学习最好不要同时呈现多个刺激物。在老年人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进度要能让老年人自主调整。比如,学习材料显示在屏幕上时间长短,让老年人有充足的自我调节时间,以便能做出下一步反应,这样能够使因年龄引起的记忆缺陷和学习缺陷减少到最小限度。

(三)老年人操作技能老化对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

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关节组织和骨头发硬,关节活动幅度显著减少,肌肉纤维数量和体积减小,对外界刺激能力的兴奋性与传导性也都减弱。老年人动手操作能力变弱,比如操作动作精确不够、动作缓慢等。特别是随着人到了老年期,关节炎和帕金森综合征发病率较高。据美国关节炎委员会的报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患有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伤害神经的疾病,会影响到人走路、说话、写字。据英国帕金森综合征协会报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越高。50岁以后可能出现症状,只不过没有诊治,直到70岁或80岁会变得更严重。这两种疾病很有可能会给老年人操作鼠标、点字设备带来困难。老年大学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进行操作的环节,屏幕界面的组件呈现效果较普通的呈现要稍大,界面组件(包括菜单、导航按钮、超链接按钮等)应清晰可见,便于老年人察觉和操作,老年人完成操作任务时,应该得到明确的反馈,知道自己是否操作成功。如老干部大学的计算机课,计算机呈现的界面图标就需要选择大图标,桌面要简洁,不要有太多无关图标。

二、老年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几点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很多人考虑的是“怎样”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很少考虑“为什么”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因为,在长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运用过程中,人们更多的是展示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导致运用者在缺乏完整认识下盲目跟随,进而产生很多不符合现代教育技术价值体系的实践应用。为此,老年大学教师要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的有效性与先进性没有必然联系[3]

在教育技术选择上,应该根据学习需求和媒体特征来选择教育技术,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否定传统教学手段。功能先进、强大并不意味着该教育技术就能取代其他教育技术,不同教育技术有着不同的特征及使用范围。比如,教师能讲清楚的就不用幻灯片;能用幻灯片的就不用录像片;能用录像片的就不用多媒体课件,总之,要根据教学需求来选择教育技术。特别是在老年大学的教学中,由于老年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年轻人慢,所以在教育技术的选择上更不能一味地追求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现代性,而忽视了老年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给他们在教育技术操作上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二)教育技术的形式不是越多越好

教育技术的形式最终是由文字、符号、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出现。不同教育技术形式对老年大学生学习的认知影响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选取几种教育技术形式的科学组合达到最优效果,而不是媒体形式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图像和音频配合比图像和文字配合效果要好,因为根据信息加工机制,图像和音频分属于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加工机制,而图像和文字同属于视觉通道加工机制,会造成通道冗余,加重认知负荷。所以,不是把所有媒体形式简单的堆砌在一起,而是选取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科学组合。特别是老年人的学习,由于认知功能衰退,教育技术形式的选择,教育技术的设计要以减少老年大学生的认知负荷出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