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学科 > 第二节 老年大学的教学语言艺术(第2页)

第二节 老年大学的教学语言艺术(第2页)

三是生动。选词和用词要做到精选妙用,要注意词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感情色彩。但语言的生动并不是靠辞藻的华丽与堆砌可以达到的,往往一个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得精当巧妙会显得格外生动传神。

(七)逻辑严密的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语言表达,就能被人理解,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的语言除了要让老年大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他们理解、掌握,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且要注意语言自身的逻辑性,通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语言表达使老年大学生更好地听取和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八)恰如其分的语气

语气,是说话时根据交际目的需要,通过不同声音气息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的方式。语气是说话者所表达的语意、态度和情感的直接表现。如陈述、疑问、建议、要求、商讨、催促等语气,旨在向人们传递某种信息、表示某种意义;诧异、惊讶、叹息、兴奋、不满、呵斥、讽刺、轻蔑、警告等语气,旨在对言语的内容表示某种感情和情绪;肯定、否定、强调、委婉、迟疑、和缓等语气,旨在对言语内容表示某种态度。

教学语言的语气表达,是体现教师的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曾对教学语言的“语气色彩”进行过研究,他把它们分为八种情况:(1)气徐声柔的色彩,表达爱的感情,使人感到温和而又亲切;(2)气足声硬的色彩,表达憎的感情,使人有受到威胁和挤压之感;(3)气满声高的色彩,表达喜悦之情,使人有流畅、跳跃之感;(4)气沉声缓的色彩,表达悲哀的感情,使人有沉重、迟滞之感;(5)气短声促的色彩,表达心急如焚的感情,使人有紧迫之感;(6)气少声平的色彩,表达冷淡的感情,使人有疏远、冷寂之感;(7)气粗声重的色彩,表达愤怒的感情,使人有震动之感;(8)气细声粘的色彩,表达疑虑、疑问的感情,使人有犹豫、困惑之感。[4]以上八种色彩的语气,在实际的教学语言运用中,常常带有综合性,即以一种色彩的语气为主,兼有其他;而在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时,又能不断变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恰如其分地综合运用各种语气,以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所承载的语意、态度和情感,从而以目的明确、色彩鲜明的语气表达,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多样性,而不至于让老年大学生感到单调和乏味。

三、老年大学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求

(一)准确精练

准确,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切实做到用词确切、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能够准确地传授教学内容,而不能包含任何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说法,以符合教学的科学性要求;二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做到发音标准、用词恰当、文法正确、表达流畅,以增强教学语言的表现力,也使老年大学生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

精练,即精确凝练,简明扼要,易懂好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宝贵,老年大学生也难以在有限时间里接受过多的信息,只能以精取胜,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呈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让老年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学效果往往与繁而多成反比,与简而精成正比。

(二)生动含蓄

生动含蓄是语言艺术的核心,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老年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灵感与活力。

生动,即有声有色,鲜活有趣,形象直观。语言的生动与否,与教师情感的充沛性、词汇的丰富性、修饰手法的多样性、语调的抑扬顿挫及表情、眼神、手势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举实例来论证和说明问题、恰当运用比喻和对比来解释阐述事理及运用俗语、谚语、成语来表述某些难以言传的知识和道理等方式,努力做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含蓄,即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富于启发性。教学语言的含蓄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过于直白,什么都全盘授予,而应适当留白,相机诱导,以含蓄的语言、巧妙的暗示及难度适当的多方面问题刺激、启迪老年大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清晰悦耳

清晰悦耳,是指吐字清楚,字正腔圆,干净利落,节奏鲜明,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淌水,叮叮咚咚,使老年大学生悦耳倾心。清晰悦耳的语言,既有流畅清楚、条理明晰之感,又有“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之分,可以很好地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和效果。

(四)通俗幽默

通俗,即明白晓畅、浅显易懂。教师有声语言表达的意义只有被老年大学生接受才能真正构成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平易近人,才能使老年大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

幽默,即诙谐有趣,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能简洁明了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又能令人捧腹,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讲课幽默的教师,不但能给老年大学生增添快乐,使他们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并由此对他们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优美动听

“优秀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反映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反映教师语言的机智美;言简意赅反映教师语言的简洁美;轻松连贯反映教师语言的流畅美;声情并茂反映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反映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反映教师语言的道德美”。[5]教师优美的语言可以带给老年大学生最美的教育享受,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他们的心田、陶冶其情感和思想,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中充分感受知识的价值、人生的美好及学习的快乐。

(六)情理相融

情理相融,即寓教于情,寓情于理,情通理明。积极的情感是老年大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也是激发老年大学生爱学、乐学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语言去传达作者的心声,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真善美,以其喜、怒、哀、乐之情与爱憎分明之感去感染老年大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好地感受知识,明白事理,提高学习效率。

(七)尊重鼓励

在老年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耐心与鼓励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是比较低的,一些知识点或动作技能常常要反复多次才能记住或学会,而且间隔一段时间后可能又会遗忘,甚至出现在课堂上刚学完一个动作,休息5分钟就忘了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或解答老年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回忆所学的知识点和动作。此外,在教学语言上,教师要做到以鼓励为主,不能随意使用消极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你记性怎么这么差”“你怎么学得这么慢”“这么简单你都学不会”,诸如此类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的禁忌。当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教师必须用积极的语言及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技能。

听觉的盛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谁在朗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声音圆润,气息饱满,字正腔圆,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难道是在举办专业的朗诵会?

错了,这是朗诵表演班的李千老师在授课呢!她那具有专业水准的朗诵,把窗外的小鸟都吸引住了,鸟儿安静地卧在枝上,不再啾鸣,认真“聆听”这人间的“天籁之音”。

坐在教室里的老年大学生个个如痴如醉,脸上流露出学子的虔诚。

李千——中等身材,白净的面孔,睿智的眼睛,专业的教学水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蔼可亲。她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讲课时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令人如沐春风。她授课方式生动灵活,从发音的位置到气息的运用及朗诵的技巧都详细讲解,举例示范,逐个点评。知识在微笑中传递,师生感情在和谐中增进。我们这些老年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朗诵的基本功,语言面貌大为改观。

听李千老师的课,令我们这些花甲老人获益匪浅。知识上有了相应的提高,精神上得到了享受,心灵上得到了慰藉,真是“三”全齐美啊。

资料来源:刘西玲。听觉的盛宴[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4):60。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本)[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32。

[2]郭友。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5-40。

[3]董杰锋,朱若真。教师语言艺术[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65。

[4]苏立康。语音表义传情的魅力[J]。语言文字应用,1994(4):20-24。

[5]唐晋元。教师语言魅力的提升与修炼[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3(1):41-4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