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的理念和办学特色 >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第3页)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第3页)

老年大学的评价实施是调动全体教学参与者就教学过程及其问题共同协商和改进的过程。它可以分为预评价和再评价两个步骤。

1。预评价

预评价实际上是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阶段。尽管这一阶段被认为是评价的预备阶段,但随着评价内涵的不断丰富,自我评价已经成为整个评价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自我评价需要做如下工作:(1)对评价活动有明确的认识,与评价其他主体协商,确定评价的目标和具体进程;(2)针对预先目标的相关要求和内容,全面、理性地剖析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真诚展示自己对教学的真实想法和态度;(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对自己的成长轨迹有着持续的要求。

预评价对于整个评价过程说有着重要意义。(1)对于评价的整个进程而言,它为再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相比于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内心的状态和情感投入状况进行陈述,帮助评价主体全面和充分的认识对象,掌握更为准确的评价信息,“自评活动深入的程度,决定了再评价信息的足够程度”。[1](2)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是展示自我,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把自己平时工作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并分析,自己先行对之前的工作有一个认识和判断,自己在内部强化自我行为。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可以熟悉评价的整个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自己更快地进入评价工作中去,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3)对于所有评价参与者而言,预评价是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使评价各方能更好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共同构建好的评价环境。

对老年大学教学而言,预评价机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1)老年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反思自觉性。对于他们而言,进入老年大学学习本身就是自我反思的体现。(2)老年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使其有利于进行自我评价。老年大学生在教学关系中是重要主体,且能够真真切切地自觉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相较于普通教育,老年大学生对教学有着更加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义务感,并在此驱动下产生自愿自觉地对教学活动、自身学习过程进行反思。(3)老年大学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评价达到良好效果。老年大学生与教师不存在晚辈与长辈的代际隔阂,可以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更为主动,自我评价的相关思想观点也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查缺补漏,既为自己丰富和完善评价质量,又给其他评价者提供及时、持续的评价信息。

2。再评价

再评价,就是他人评价阶段。由评价主体根据评价目标,在与评价对象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对对象在教学活动中各方面表现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价值判断。再评价与预评价互为补充,通过他人的视角可以避免个人主观的认识偏差和护短情绪影响,更为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再评价涉及运用外在技术和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观察、监控和诊断,包括相互沟通、收集信息、集体评议三个方面的工作。

(1)互相沟通。这种沟通是发生在所有评价参与者之间的。比如,就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成就,评价主体之间需要先行沟通,以确定评价的维度、指标、方式及实施细则等,然后再与老年大学生进行沟通,告知评价的目的、意义,商议评价的内容。这样做一是为了消除老年大学生的紧张情绪和敏感心理,保证回应和配合评价的质量;二是可以使老年大学生认识到评价的意义,对其学习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可以建立起所有参与者相互了解、共同建构的机制平台。

沟通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就评价的目的、内容、相关程序及结果的处置等问题进行多方的讨论协商,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评价方案办法。座谈的组织可以是专门会议,也可以是定期的通气会,贯穿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对评价的进展进行实时通报,推进过程评价,就评价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出调整,保证评价质量的稳定。

(2)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进入正式评价阶段的重要步骤,评价主体根据沟通确立的评价计划和方法工具,对评价对象进行观察、语言交流和测验等,得到关于评价对象的全面信息。在教学评价实践中,收集信息的方式主要有问卷、访谈、观察、测验、档案记录等。收集信息时,既可以用量化的方式,也可以用质性的方式。

(3)集体评议。集体评议是在收集评价信息之后,评价主体对评价信息进行分析、分类、诊断的过程。在这个阶段,评价主体跳出了评价组织者、专家等人员的限定,而把评价参与各方都集合在一起,交换彼此对评价信息的解读意见,对评价问题进行沟通,达成一致认识。集体评价需要实现评价各方权力身份的互认与联通,因此,需要特别突出评价组织者的角色,即组织和筹划整个评价活动的单位或责任主体确实履行组织作用:明确各参与人员的任务和分工;协调参与人员参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参与人员相互认识,彼此增进了解;明确评价赋值及标准;组织和保障集体评议活动的常态机制。

(三)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评价本身重要的职能就是对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总结,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和任务。这个阶段主要包括评估结果的诊断分析、评价活动的质量检验、评价报告的撰写及评价反馈平台的构建四个步骤。

1。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

诊断在教学领域被认为是“精确找到教学中的困难,并发现产生这个困难的原因,诊断之后的教学必须纠正错误的东西或补足缺乏的东西。”[2]诊断要完成三个环节:(1)对过去的教学进行分解,越细致越有利于发现问题;(2)在当下对教学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排列组合,把最突出的问题呈现出来;(3)引导未来教学的趋势,规避已经暴露的问题,实验诊断开出的“处方”,形成一个循环诊断的过程。

诊断分析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直推法,根据评价对象过去和现在的表现,认定其未来会延续发展的状态;(2)横推法,将评价对象与同类情况进行比较,比如和其他老年大学生、其他教师、其他老年大学进行比较,确定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因素分析法,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和问题,经由集体评议讨论对问题的原因进行释析,罗列出哪些因素影响着教学质量,并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重要程度,有重点的督办整改。

2。评价活动的质量检验

教学评价的质量检验是针对评价本身是否具有效力的“元评价”。评价机制是建立在一种社会信任机制之上的,即我们相信评价组织者的统筹能力、评价专家的专业和公正、评价工具的客观准确,最终得出一个能全面反映被评价者情况、对未来教学活动有指导作用的评价结果。然而,这种信任的来源除了过往经验之外,更源于建立一套针对评价本身的监控和检验机制。

评价活动的质量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程序的合理和公正。从设计开始检查和讨论评价的具体程序步骤,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操作计划及每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注意步骤间的衔接,是否关联紧密,中间有否疏漏或出现偏差等。形成一个明确的步骤程序及计划时间表,在实施过程中对照进度及标准,监控评价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是对评价执行程度和效果的检验。针对不同的评价方式,会有不同的检验方式。比如使用量化方法,测量和统计老年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则需要对测试量表进行前测,并运用统计方法对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在合乎信效度合理阈限内,即表示测验结果有效可靠。

3。撰写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将评价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诊断出的问题、未来发展的趋向判断及改进建议等内容呈现出来的一种文本形式。将评价实践转化成文本除了起到记录保存作用外,还起到一种确证作用,即用文字的形式确立评价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作,并使评价的流程计划、指标体系、评价工具及内在的价值导向等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常规。此外,以报告的形式展示评价过程与结果也向评价参与各方进行通报,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一份完整的评估报告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封面信息完备。主要包括评价的名称、评价团队、评价对象、实施及完成时间。(2)正文内容清晰,结构合理。包括讲清为什么评价、运用了何种评价方式、得出哪些结论和建议;评价的背景信息介绍,主要介绍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评价设计的基本理念;评价过程的展开说明,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呈现结果及结果分析;给出相应的建议。(3)附录。将正文部分不便引述和展示的内容材料罗列出来,包括评价过程中搜集的证据文本、所使用的评价测量工具,以及其他一手资料。直观呈现上述内容,可以增加评价说服力,也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检验或借鉴提供相应的材料。

4。反馈平台的构建

评价报告的完成并不代表评价活动的结束,事实上,只要教学活动存在,其评价就不能终止。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是在一轮评价结束的同时,通过反馈和交流机制奠基下一轮评价。反馈平台的构建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构。通过一轮评价,形成定期评价的制度。包括评价的时间、评价对象和内容、评价者团体、评价的基本方式等。二是评价主体的心理建构。通过评价,使各位评价参与者充分认识评价、信任评价,建立对教学评价的积极心理;改善评价参与各方的交往关系,使其能更加方便的沟通,达成彼此的了解,使评价信息可以在评价主体间自由流通。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7。

[2]代天真,李如密。课堂教学诊断:价值、内容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0(4):4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