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的理念和办学特色 > 第三节 老年大学的体态语言艺术(第2页)

第三节 老年大学的体态语言艺术(第2页)

教师的表情神态贯穿于教学始终。比如,学习歌曲《玛依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甜美的笑容带给学生,把赏识的目光交给学生,以达到心灵相通。当学生演唱时,要表现出惊喜赞扬的神态,给他们以自信和勇气。

资料来源:史素梅。提高亲和力上好声乐课[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08(10):30。

3。手势语及其运用

手势是人们用手和胳膊的动作与造型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体态语言。手势也像面部表情一样千变万化,可以辅助说话并增强口头语言的效果。教学中的手势按其构成的方式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指示性手势、会意性手势、象形性手势、情意性手势、象征性手势与评价性手势六类。各种手势的协调配合与恰当使用,可以激发老年大学生的想象,吸引老年大学生的注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感情表达的力度,从而加深老年大学生对教师意图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中的手势运用,必须做到自然、适度、真挚、优美并与语言协调一致,必须避免不当手势语的使用,否则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具体而言,手势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简练协调。每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明了、清楚准确、干净利落,切不可琐碎模糊,拖泥带水。同时,教师的手势要与口语、表情、形体姿态相协调。如手势的起落和相关语言的阐述应是同步的,手势幅度的大小应和音调的高低相协调;女教师的手势可柔和一些,男教师的手势可以刚健有力一些,这样与女性或男性在性格、气质上才相协调。

(2)适当。所谓适当,有三层含义:一是一节课教师手势的多少要适当。手势过多,不仅无实际意义,而且会喧宾夺主,分散老年大学生注意力;手势过少,则显得教态呆板生硬,无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情达意。二是手势的范围要适当。手势的范围,上限一般不超过头,下限不低于胸,范围太大容易流于滑稽。一般来说,“手势在上区(肩部以上)活动,多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感情;在中区(肩部至腹部)活动,多表示记叙事物、说明道理;在下区(腹部以下)活动,多表示不悦、鄙夷、厌恶、憎恨的情感”。[6]三是内容与形式要适当,即教师的手势动作与所要表达的意思要吻合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内容、内心情感决定手势的运用,而逼真的手势又能准确地表现内容、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起来。

(3)优雅。教师的手势应自然、舒展、大方、得体,要避免出现各种不良手势,如用手随意指点老年大学生,敲桌子、拍黑板、揉眼睛、搔痒痒等。

4。举止语及其运用

人的一站、一坐、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其内在的修养与精神气质。课堂教学中的举止主要是指教师身体位置的移动和身体面部动作,包括坐、立、走、动及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举止,应该是庄重大方、优雅得体、谦恭有礼、潇洒自如、不卑不亢、气宇轩昂的,从而体现出他们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及品行高雅、充满爱心、富于朝气的精神气质。这样的举止能使老年大学生获得行为美的垂范与熏陶,精神气质美的感染与吸引,从而获得教学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

教师举止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站姿、走姿和坐姿三者体现出来的,其要求如下。

(1)站姿要求。站姿要领主要有三点:其一,站立时两脚稍呈八字形,身体稍微前倾,两腿一虚一实,重心落在一只脚上,或两脚重心持平时,距离与肩同宽;其二,身正脚稳,头平肩沉,挺胸收腹,神态自然;其三,双手自然下垂或根据教学要求做出恰当手势。

(2)走姿要求。走姿要领主要有六点:其一,精神饱满,抬头挺胸,从容自然,面带微笑;其二,步态稳重自然、速度快慢适宜,手臂不做大幅度摆动;其三,两手自然下垂,不插在衣兜内;其四,走进教室时,踏上讲台站定后,先环视整个教室再转为正视,脚步不要随意移动;其五,走下讲台时,要迎着老年大学生的目光,稳步走向前排或某排、某个学生跟前;其六,走出教室时,要做到步态从容,不要失去常态地匆忙跑开,也不要漫不经心的随随便便、摇摇摆摆地离开。

(3)坐姿要求。坐姿要领主要有四点:其一,挺胸正坐,全身自然放松,两肩保持平衡,头眼端正;其二,落座起座,动作应尽量保持轻柔、稳重,不宜猛落猛起;其三,面对老年大学生,目光平视,不要眼睛只看桌面;其四,双脚自然分开,手自然放在桌面上,挥手自如,但动作要从容小心,不宜大起大落。

5。距离语及其运用

人际距离是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所处的角度及空间位置。它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体态语言的一种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个尺码。人们总是根据某个特定时刻对他人感情的远近而选择彼此之间的某种距离。比如,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都易于也愿意同坐在自己旁边的人谈话交流,这比同坐在对面的人交流会更自然更舒服些。同时,在一般场合或某种特殊场合,感情亲密的两个人也愿意坐在一块儿。有研究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的最佳人际距离不超过1。5米”。[7]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不仅影响着老年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空间距离语的意义和操作要点,以更好地调控师生间的距离,促进教学的顺利实施。距离语的运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8]

(1)依教学要求变换位置。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站或坐在一个地方不动,这会使教学显得呆板、缺乏动态与生机,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表达的要求及与老年大学生交流的需要有机变换位置,缩小与老年大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更好地调控课堂并与学生交流、互动。

(2)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当组织进行思考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停留于讲台时不能太靠近黑板,以便于变换板书的位置。在老年大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后端,因为这样一来教师的声音是从老年大学生后面传来的,对他们听课有负面影响。

(3)走动时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如老年大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时,教师发现某个同学有问题,需要指点,应轻轻走去;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意义,需要全班注意,教师可快速走到讲台前,面对全班进行提示和指导;如果需要观察整个课堂的情况并了解全班学生的练习状况时,教师最好站在教室的两端,以便于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6。仪表语及其运用

教师的仪表作为一种静态的、无形的语言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因素。美的事物对老年大学生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很美的教师,他的风采能在老年大学生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可供效仿的印记。教师的仪表美,主要体现在衣着打扮要与其职业特点、年龄、性别、自身个性、民族风俗、时尚等相适应,符合审美要求,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给人以朴实整洁、优雅大方、自然协调之感,进而达到外在美、心灵美与教师职业美的和谐与平衡。

教师仪表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不能强求一律,但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发型要求。教师的发型应大方、自然、梳理整齐,应保持一两种比较稳定的、最适合自己年龄、气质、形象和职业要求的发型,如果是烫发、染发,则应避免过分夸张的造型或颜色,尤其是女教师的发型,不宜过于新潮。

(2)服装要求。教师的服装应规范整洁、端庄文雅、协调美观,其色调、款式、大小应与教师年龄的大小,性格的刚柔、内向外向及体形的胖瘦等相衬,不宜过于时髦。

(3)装饰要求。教师的装饰主要体现在首饰、发夹、眼镜等方面,其基本要求是,各种装饰的款式、颜色、数量等都应适当、适量,不宜全身穿金戴银、过于招摇。

(4)化妆要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而适当的化妆可以有助于这种精神状态的形成。教师的化妆属于生活妆(日妆)的范围,总的要求是淡雅、自然、适当,不宜过于夸张。

[1]廖爱锋。浅谈教师体态语言与教育教学[J]。成功(教育),2008(12):137-138。

[2]薛萍,谢伟。教师体态语言艺术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123-124。

[3]马显彬。教师语言学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48。

[4]王北生。教学艺术论(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29。

[5]刘数峨。教师的体态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沟通[J]。内蒙古教育,2007(12):18-19。

[6]王北生。教学艺术论(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32。

[7]王北生。教学艺术(修订版)[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32。

[8]解继丽,罗明东。谈教师人际空间距离语的变化艺术[J]。云南教育,1998(3):17-1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