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系列教材 > 第一节 老年大学教学组织艺术概述(第2页)

第一节 老年大学教学组织艺术概述(第2页)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境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的能力。[3]教师的教学机智不仅是一种教育能力,还主要包括了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机警敏捷的反应力、迅速准确的判断力、坚定理智的自制力,以及灵活果断的应变力等。它不是教师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教师的素质、学识和经验的“合金”物。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将教学组织好。[4]

(二)老年大学生的因素

教学组织艺术虽然是老年大学教师的主体活动,但也需要老年大学生的配合。因此,老年大学生的许多方面也影响着教师组织艺术水平。

1。授课班级学生的基础

老年大学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常常以一个授课班级为基础。若干老年大学生选修了同一门课程之后,他们就组成了一个授课班级。班级中同学之间的文化基础、个人水平等的差异程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组织。如果这个班级同学之间的基础相差不是十分大,则教师组织起来就较为容易,反之,教师组织起来就比较困难。

2。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度和班级活动参与度

老年大学生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认同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组织。如果大家对这个班级的认同度比较高,就容易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集体舆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组织就会相对容易。总之,对班集体认同度较高的同学,参与班级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组织和管理。

3。班级学生人数

一个教学班中学生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教学组织的重要因素。如果班级的容量过大,则班级管理跨度太大,教师在管理上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

4。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

老年大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与老年大学生对于教师及其教学的评价有关。如果大家对一位教师评价高,就会比较容易听从教师的教学指令,甚至对教师言听计从。这样,这位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就会比较顺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其教学组织艺术至关重要。

(三)中介性因素

除了教师和老年大学生之外,参与老年大学教学过程的其他因素可以统称为中介性因素。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艺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

教学信息量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不是越大越好,当然,知识量不饱满的课也不是好课。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教和学生学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要考虑组织教学需要的时间。在把诸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时间统筹安排的情况下,才能够确定自己一节课应该让学生学习多少知识。适度的知识量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对于老年大学来说,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尤其重要。

2。教学技术

教学技术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制约着教师在一节课内的教学信息量,因而它是教师教学组织艺术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技术,则可能因为缺乏新异刺激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时候教师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反之,如果教师上课的教室内装备有现代教学技术,则这个技术设备本身就可以使老年大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则其教学组织就容易得多。

3。课堂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心情才能愉悦,思维才能活跃。所以,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是适宜的学习环境。如果教室的外面十分嘈杂,教室内的环境(如光亮程度、色彩布置等)又不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则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教室中学生的座位等都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建构教学组织艺术时,不能不考虑课堂学习环境对教学的影响。

四、高水平教学组织艺术的外部特征

经过艺术性组织的高水平教学的外部特征,就是教师日常所说的好课标准或特征。而一节好课的标准,却是难以一概而论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版的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教材中,提出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四点,即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5]王道俊、王汉澜两位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则提出了一节好课的六个标准: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6]我国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人们开始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一节好课的标准,其中广为大家关注和接受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对一堂“好课”提出的“五个实”标准:(1)扎实,即好课是有意义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充实,即好课是有效率的,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3)丰实,即教学富有成果,这种成果是生成性的,教学相长是它的具体表现;(4)平实,即好课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好课”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5)真实,即我们必须关注好课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好课,避免不实的夸张或者歪曲。[7]

综观上述成果,研究者大多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节奏、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来进行研究的。借鉴老年大学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老年大学教学组织艺术的外部特征(即一节老年大学的好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全面完整;(2)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教学程序设计合理,环环相扣;(4)教学节奏张弛相宜,和谐美妙;(5)师生行为动静结合,疏密相间;(6)教学结果高质高效,师生愉悦。

[1]王卫东。教育原理与改革热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7。

[2]王卫东,田秋华。教育学纲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38。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4]王北生。教学艺术论(修订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304-306。

[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80。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290。

[7]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6):23-26。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