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设计理念 >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的基础理论(第3页)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的基础理论(第3页)

(三)合作教学在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合作教学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活动形式,其基本模式是:合作设计→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教师的集体讲授几乎是每种合作教学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种讲授是经过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较强的启发探究价值,能为继起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另外,合作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也有重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传统小组(如兴趣小组)往往是同质小组,而合作学习小组则是异质小组。这种小组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具有互补性。同时,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四)合作教学的师生观强**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

合作教学认为,师生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的,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合作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导”与“演”的分离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导”为前提,“演”为主体,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步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五)合作教学在教学情境上强调合作、竞争与个体化行为的兼容并存,并突出合作行为的主导地位

在合作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在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沉浮与共”的关系。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并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

(六)在教学评价上,合作教学强调标准参照评价

合作教学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与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推动大家合作达标。

老年大学的基础理论,是我们老年大学教学概念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思考老年大学教学问题、形成科学的老年大学教学理念的学术基础,还是老年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比如,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在设置老年大学教学目标时,就应考虑其多元性。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再如,根据这些理论,我们就明白,老年大学教学要重视以老年大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老年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尊重、信任、重视、调动和引导老年大学生。老年大学的教师是老年大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而教学过程就是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关系的基础上互动、对话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生成性。对这些老年大学教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是做好老年大学教学及其管理工作,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曾诚,姚成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和指导[J]。成人教育,2005(2)。

[2]牛延玲。成人教学改革应确立自主学习观——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1):18-20。

[3]曾诚,姚成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和指导[J]。成人教育,2005(2)。

[4]宋炳,董丽娜。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看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3):107-109。

[5]曾诚,姚成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和指导[J]。成人教育,2005(2)。

[6]宋炳,董丽娜。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看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3):107-109。

[7]曾诚,姚成建。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和指导[J]。成人教育,2005(2)。

[8]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8。

[9]孔宪遂。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128-133。

[10]胡斌武,吴杰。建构主义教学论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02(7):10-13。

[1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12]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17-19。

[13]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17-19。

[14]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15]辛自强,池丽萍,张丽。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评估[J]。教育研究,2006(4):55-60。

[16]张华。对话教学:含义与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8(6):7-16。

[17]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66-69。

[18]朱德全,王梅。对话教学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2):82-86。

[19]李玉环,李玉梅。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新论[J]。教育评论,2014(5):165-167。

[20]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13-115。

[21]李玉环,李玉梅。保罗·弗莱雷“对话式教学”新论[J]。教育评论,2014(5):165-167。

[22]张增田,靳玉乐。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7-80。

[23]该部分内容采用了王坦、高艳等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有: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山东教育科研,1994(1):62-64;王坦。合作教学观初探[J]。山东教育科研,1998(4):5-7;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12):6-11;高艳,陈丽。合作学习的内涵、特质及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04(3):16-1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