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老年大学的体态语言艺术
老年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启迪与指导老年大学生学习,而且还要运用无声的体态语言来传授知识、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堂管理。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交流思想的非言语的体态表现,如表情、手势、眼神、姿态等。体态语言具有辅助性、模拟性、丰富性、动作性、形象性与表情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如同口头语言一般的社会交际工具的功能,所以也被称为一种语言。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等,都是体态语言的具体表现。
一、体态语言的教学功能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传递信息
教师的体态语言表达能够改变、扩展、否定或增进口头语言的信息,还能表达口头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情态,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与口头语言在传递信息方面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且,体态语言表达所带来的信息,更为形象、具体,也更易于为老年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实践证明,教师若能自觉地运用表情变化来传神会意,有时会达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交流感情
体态语言的直观性使它在激发老年大学生情感和实现师生感情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体态语言体现着教师的情感、意志和个性,而这种具有个人色彩的内涵丰富的充满尊重、关爱与激励之情的体态表达,会深深地吸引、感染和激发老年大学生,促使他们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与精力。
(三)示范陶冶
体态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的示范和指导方面(如体育、舞蹈等学科教师教学时对于各种形体动作的示范与指导),也体现在优美仪态的示范与陶冶方面。优美的教学仪态(如得体的装扮、乐观自信的神态、文雅的举止等),也是教师心灵美的外在反映。心灵美与人的健康美、形体美、动作美密切相关。教师在体态形象塑造方面,既要有装饰美、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的一面,又要有通过身体姿态展现心灵美的一面。树立美好的仪态形象是教师激励老年大学生追求美、探索美的力量源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都潜藏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
(四)控制调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讲授,教学进程的调控,除通过加重语气、反复强调、板书突出等有声和有形的语言手段来加强对老年大学生信息接收感官的刺激外,还可以通过无声的体态语言来作用于老年大学生的视觉系统,比如,讲到某个重点问题时,采取手语示意、象形或放慢语速、表情凝重、短暂停顿等方式来强调所讲内容,以弥补听觉系统的不足,引起老年大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样,老年大学生的体态语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往往成为老年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状况的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老年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体态语所传递的信息,了解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如果看到老年大学生在听课时眼里露出疑惑的神色,或皱着眉头,可能表明他们没听清或没弄懂,这时教师就应询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或放慢讲课速度、重复讲解等;如果看到老年大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或频频看时间时,就可能表明教学内容无趣或老年大学生感到疲倦,希望早点下课,这时教师就应变换教学方式、多举点例子、讲点儿有趣的事情或尽快结束教学,让老年大学生休息。
二、老年大学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及其运用要求
(一)教师体态语言的分类
教师体态语言系统构成与一般体态语言系统基本相同。关于体态语言的构成或分类,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和划分。比如,从应用效果角度,可将体态语言划分为积极体态语言、消极体态语言和无意义体态语言;[1]从其所起作用角度,可分为教师象征性体态语、教师说明性体态语、教师表露性体态语、教师适应性体态语和教师体调性体态语五类;[2]从其构成要素角度,可分为表情语言、举势语言和姿态语言(如图7-1所示)。[3]
图7-1体态语言分类图
本章从构成要素及其表现状态角度将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两大类:一是指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等;二是指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主要包括空间距离和教师的仪表风度。这些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与协调配合,对于教学的有效实施意义重大。
(二)老年大学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
1。眼神语及其运用
眼神,也称目光,是在教学中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眼睛可以表达无声的语言,眼神里有丰富的词汇,往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人体学研究专家认为:“人体用来发射信息的所有部分中,眼睛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即使眼睛完全处于毫无表情的时候,一个人如何使用眼睛、眼睛与脸上其他部分的配合、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睑的开闭、瞬时的眯眼及脸部和眼睛的其他许多细小变化的动作都能发出信息。”[4]另有研究者明确指出:“只有当你同他人目光相视的时候,交际的真正基础才能建立。”[5]这些对眼睛的描述与研究,都说明了眼睛在体态语言表达及人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眼神同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表扬、赞同、允许,也可以用来批评、否定、制止,还可以用来启迪、期待、鼓励、提示等。
教师应学会用眼神“说话”“传情”“表意”。具体而言,眼神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光随和、有神。随和的目光包含着教师对老年大学生的亲近与关注之情,有神的目光则体现着教师精力的饱满充沛、内心的豁达自信,这样的目光很容易打动、吸引和感染老年大学生,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并以饱满的精神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2)注意眼神的可理解性与沟通性。作为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神应能充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清晰地传递相关信息,如对老年大学生的关切、期待之情以及对老年大学生的赞许、批评、提示之意等,使学生能够意会、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注意与老年大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时刻关注老年大学生眼神里透露出的信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达到彼此的沟通、互动。
(3)处理好环视、注视与虚视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目光投向老年大学生的时候,要处理好环视、注视与虚视的关系。环视指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它体现的是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与尊重;注视指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它体现的是对部分老年大学生的关注或对个别同学的提示、启发、引导等;虚视指视线模糊,“焦距”不准,似看非看,甚至视而不见。它介于环视和注视之间,运用得好,可使目光显得灵活、生动,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4)戒除不当眼神。教师眼睛转动的范围和频率都应适当、恰如其分。那种两眼紧盯书本或教案,两眼只看前两排学生或少数学生,目光闪烁不停、游移不定的做法,都是应该纠正的。此外,教师的目光还不能斜视、怒视、漠视和盯视,因为斜视有“轻蔑、侮辱”的含义,怒视有“凶狠、憎恶”的内涵,漠视有“冷漠、拒绝”的意味,盯视有“强迫、怀疑”的味道。
2。表情语及其运用
表情,可以说是最传神、最能表达丰富情感与思想内容的交际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学会用表情说话,做到情绪饱满、和蔼可亲、友善宽容,让老年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赞许与期待;切忌整天板着面孔、脸色阴沉或阴晴不定、变化多端,让学生感到畏惧、冷漠、压抑与无所适从。
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表情语是最直观可感的体态语言,对于信息的传递、意图的表达、情感的交流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效,因此,需要教师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运用。教师表情语的运用,应注意遵守以下要求。
(1)丰富多样。教师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老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疑惑、受阻之际,也有进展、成功之时,伴随这些过程,教师可运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比如,发现问题时,露出沉思状,引发老年大学生探究;碰到困难时,紧皱眉头,引起老年大学生深思;遭遇挫折时,显露乐观坚毅的神情,给老年大学生以战胜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时,眉梢一动,露出舒心的一笑,满怀赞许与鼓励,老年大学生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等。
(2)自然适度。自然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自然才能真实地表达感情,才能富于感染力,并给人以美感。因此,教师的表情必须自然大方,切忌矫揉造作,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以赢得老年大学生的信任和好感。同时,教师的脸色脸型的变化不可过度、过频,要恰如其分,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收放自如。
(3)豁达开朗,内心世界如明镜一般豁达开朗是形成笑的基本因素。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排除不良的心理干扰,保持平和、乐观的心境,就会使微笑常存于师生之间,而这正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提高亲和力上好声乐课
我从事老年声乐教学以来,体会比较深的是:提高亲和力是上好声乐课的关键。也就是要让老年朋友在声乐课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享受快乐的教学过程。我的做法如下。
表情神态“酷”一点儿。这里所说的“酷”不是冷漠的意思,而是指面部表情丰富。声乐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施美育的教师,应该是美的使者。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用美的仪表、倾听的神态、饱满的热情、亲和的微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烘托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境界。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首先喜欢你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