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的建立基于哪种社会学理论 >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第2页)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本质属性(第2页)

教学艺术也有由教学的本质决定的特性。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在特定的环境中(现代社会中主要是指学校),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承为基本中介,教师和学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互动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并在知识、技能、智力、体力、思想品德、审美情趣和个性等方面得到发展的实践活动。在现代教学论视野中,教学是人(教师)—人(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的中介是以间接经验为主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但教学的结果不限于知识的继承和传递,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教学的上述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艺术的以下独特性。第一,教学艺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学艺术中包含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目的,它不能仅仅是教师纯粹个人的创造性表演。第二,教学艺术活动过程具有复杂性。教学艺术活动作用的对象既包括人(学生)、又包括物(教学内容、教学物质性手段、教学场地中的设备设施等),还包括事(如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秩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评价教学效果等),因而教学艺术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创造性的活动。第三,教学艺术活动具有主体性。教学在本质上是师生双边两类主体的对话、互动,是人与人在思想、道德、知识、情感、个性等方面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教师的作用对象与画家、雕塑家等的对象明显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也是具有主观能力性的人,而且是具有可塑性和发展性的人。第四,教学艺术活动的最终“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的精神道德境界的提升。这是教育教学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是教学的教育性的根本体现。这也是教学艺术与其他最终产品为物的艺术活动的根本区别。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对教学艺术的基本内涵做出如下分析。

(1)教学艺术不能仅仅是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一种反映,不能仅仅是教师个人教学创造性的体现,它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的价值追求——以知识授受为媒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学艺术不是教师在课堂或其他教育场域中的个性化教学的公共表演和自我呈现,而要把学生及其学习渗透到自己高水平的个性化教学之中,而且始终要明白自己高水平、个性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实、学得好。用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教学艺术的根本目标。

(2)教学艺术不但反映着一名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技巧、幽默风趣且不失理性的语言表达、灵活多变的组织策略等,而且渗透着他自己关于社会、文化、历史、人类、科学等的独到见解,体现着他自己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社会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和人才价值取向。所以,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生成性,也有预设性。如果说一位行为艺术家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生活理念和取向进行艺术创造的话,那么一位教师的艺术性教学则必须考虑其承担的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3)教学艺术不但需要教师的艺术创造力,也需要其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具备教育科学、心理学科学、管理科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文史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知识。而作为一名具有创造性的优秀教师,其教学的艺术化水平,还需要美学理论知识支撑,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性活动,都要遵循美的规律、贯彻美的原则。除了美学之外,文艺哲学、艺术学科知识、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等,也是进行艺术性教学不可缺少的。简言之,教师的教学艺术必须建立在其丰厚的理论修养基础之上。教学艺术虽然属于教学实践活动范畴,但是却与教师的价值观念、教育思想、审美情趣等息息相关。它不仅仅是教学形式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可以说它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神则是内在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4)教学艺术中时刻充满着情感因素。一个学识渊博、富有思想、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其教育活动必定不是机械呆板的“留声机”式的知识传递,而是用充满教师特有的**来阐述自己独到的文化见解,点评历史长河中的善恶忠奸、科学天地里的是是非非、文艺作品中的恩恩怨怨……将自己的悲欢、喜怒、爱憎与思想、个性、知识一起呈现给学生。美国的弗莱德在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是其教学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她说:“当我的目光深入成千上万的教室,观察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的教师,并自问,是什么造成了教学质量如此巨大的差异的时候,跃入我脑海的是‘教师**’。比学科知识、教学技巧、组织管理、友谊和趣味更重要的是——**。”[23]我国许多著名的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时,也特别注重教师的情感因素。例如,我国“母爱教育”的倡导者、特级教师斯霞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己所感受的爱护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怎样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对形成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及在这个基础上培养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认为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24]

(5)教学艺术是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点,对各种理论知识和其他教学因素加以综合运用的智慧。一位教师是否具有教学艺术,或者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其拥有的知识数量和类型,而且还取决于他能否将各种理论知识和自己的任教科目、教学对象、教学情境,乃至自己的个性特点等因素综合地加以运用,创造出只属于他自己的教学风格。艺术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拥有的理论知识为功底,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为主要手段,以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情境为对象进行即时组织、即时创造的活动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为了以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教育科学、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生为对象,结合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点,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育人功能,对教学进行个性化创造的智慧表现和智慧结果。

教师的教学艺术,“一方面表现在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把形与理、知与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和思想品德得到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上。在对教材的深刻领会和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机智,灵活选择不同教学形式、方法,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全面地顺利地实现教学的多方面目的”。[25]

[1]闫守轩,林苑。先秦道家老子自然主义教学思想的现代诠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8-71。

[2]张传燧,周文和。《学记》教学艺术思想探微[J]。教育评论,2002(5):85-87。

[3]施良方,王建军。论教学的科学与艺术之争[J]。课程·教材·教法,1996(9):56-59;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2-44。

[4]李如密,何爱霞。吉尔伯特·海特的教学艺术观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9(2-3):36-38。

[5]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2。

[6]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30。

[7]杨先艺。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22。

[8]王立春。艺术概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3。

[9]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674。

[10]关魁霞。教学论教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34。

[11]钟以俊。简论现代教学艺术[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2):9-12。

[12]苏灵扬。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J]。教育研究,1981(3):7-10。

[13][美]罗伯特·特拉弗斯,郭海云等。教师——艺术表演家[J]。山西师院学报,1983(2):92-94。

[14]梁仕云,崔含鼎。论教育、学习与艺术的关系[J]。学术论坛,2001(2):154-157。

[15]张翔。试论教学艺术之本质[J]。教育研究,1987(3):15-18。

[16]魏正书。教学艺术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9。

[17]罗明基。教学论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9。

[18]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466。

[19]罗德红,吴守卫。教学艺术的本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关系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8-82。

[20]李方,姜丽静。论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9-93。

[2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6。

[2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9-70。

[23][美]R。L。弗莱德。做个充满**的教师:教师成功之道[M]。张乃柬,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6。

[2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5。

[2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2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