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实用艺术教材 > 第二节 提高老年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第2页)

第二节 提高老年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第2页)

最后,从老年大学教师与老年大学生和同事的互动中获得身份认同,在不断审视自己行为的同时,用他者的眼光来认识和完善自我。教师在与学生课堂或课下交流的同时,从学生的展演中、对待教师教学效果的肯定程度,从同事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中获得肯定、赞赏和认可,增加在老年大学工作的热情,激活内在的自我价值感。

(二)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1。加强老年大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了解促进老年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很好的效用

如了解老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发掘对老年大学生学习活动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因素;了解老年大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发现对老年大学生学习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力的因素;了解老年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求知欲、荣誉感等,使其对老年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具体的影响力。

2。加强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如对老年大学教学原则的学习和理解致用,坚持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平等交往、积极互动、相互沟通、共同提高的原则,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不断巩固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校内外展演相结合的原则。[9]

3。加强老年大学教学方法的学习

(1)要坚持教师的以身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相结合。如在音乐、舞蹈、英语、计算机、摄影等技能型较强的学科中,教师要把教学要求的知识、技能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模仿和反复练习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成教学效果。(2)教师的现场指导和学生的共同体验相结合。如广东省老干部大学个人形象设计班在教学“脸型与领型、发型的搭配技巧”时,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视频影像,把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脸型逐一展示,并作分析与搭配讲解,请出“形似”不同脸型的学生做“真人版”模特,说明脸型的长短宽窄不容易用化妆来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衣领来美化,并把学生模特的脸部轮廓画在白板上,让在座学生讲出其轮廓特征及搭配办法,然后教师再进行修改与妆点,达到相对完美的搭配效果。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领会教学的内容和关键,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把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学生的讨论式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讲法律,要在案例的基础上讲法理;讲绘画书法,要在示范的基础上讲章法;讲创作诗词,要在分析范文的基础上讲诗词创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10]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等信息化知识的学习,拓宽学习知识的路径、丰富知识的内容,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教学的需求。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不断开展自我反思

科研意识、水平和能力是一个大学老师重要的素质之一,不做科研就不能把握当下专业研究的动向和趋势,就不能建立起所教学科的理论支撑,然而,目前老年大学的教师科研意识不强,仅仅停留在把课上好的认识上,所以,以科研带动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是老年大学教师当下必要的专业素质。

对于老年大学教师来说,以科研促进教研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实事求是,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发现教学中可供研究的关键问题或现实问题。(2)要善于调研,不能靠经验搞科研,要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搞科研,是科研成果接地气。(3)要区分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模式、方法、内容、结构、要素、步骤、应用及成果展现的不同,考虑科研的可操作性,并不断吸收借鉴同类研究成果的优秀经验。在科研的过程中获得教学的理论支撑,并增强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情感。

除此之外,老年大学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专业生活,在老年大学改革的环境中反思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开展行动?反思“我是谁”“我将要成为谁”,在反思中促进自己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对老年大学教师来说,他们或许具备很多大学或中学的教学经验,但是老年大学的教学经验不足,这就要求老年大学教师边积累经验边反思,不仅反思当下老年大学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评价观、教研观、管理观等理念层面的问题,也要反思自身所拥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基础知识等。在读书中反思、在观摩讨论中反思、在教学评价中反思,做好反思后及时跟进具体行为的改进措施和有效监控,做到知行合一。另外,反思不是一种肤浅的贴标签活动,要以批判性的角度开展深度反思,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经验以一种批判性的立场和眼光去看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撰写工作日志,描述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不同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或弥补措施,也是老年大学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同伴群体的互助合作交流,建立学习共同体

(一)加强教师间的学习,同专业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在信任的基础上提高合作水平

学校内的教师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群体资源。教师通过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共同听课、评课,借鉴别的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在研讨中挖掘新的教学方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对同伴群体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怕课讲不好“丢面子”,对听课、评课怀有排斥心理,所以,建立基于信任基础上的教师合作就非常必要。

首先,老年大学教师需要遵守共同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有学者指出,“信任可以在一个行为规范、诚实而合作的群体中产生,它依赖于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群体成员的素质”。[11]对于老年大学教师来说,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的实现与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圈内人”的接纳和认可,在这个圈子内部,大家彼此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可以从对方获得自己所需求的支持和帮助,增强自己的专业情感。

其次,强调老年大学教师在责任基础上的合作。信任在某种层面来说,是一个伦理的问题,比如,在教师与专家的合作中,教师一般会对专家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深信不疑,不去推演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是否正确,能够从中获得对自己实践有用的结论,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专家在伦理层面,对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对教师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在一个团队中,只有强化道德责任基础上的合作才会更加持久、有效,提高合作的水平。

最后,老年大学教师需要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一种彼此信任的文化氛围,提升老年大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因为对一个人是否具备某角色的技术能力的期望高低,直接决定着对他未来可能采取行动的信任程度大小,教师对专家和资深教师的专业权威的信任,就是因为其专业水平较高,能够给予自己丰富的专业引领,所以对于老年大学教师来说,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赢得真正的信任,建立真正的合作,自发地形成合作的文化氛围,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专业情感和信念。

(二)加强师生交流,结成包括老年大学生在内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学者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理解不同,有学者指出,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特殊组织形式。[12]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指在班级教育活动中,以共同愿景、价值和情感为基础,以真实任务为核心,师生、生生之间持续的、深层的合作和互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学习组织与精神追求。[13]日本的佐藤学教授指出,走向“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也要成为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们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成为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14]

老年大学生多是从工作一线退休的工作人员,生活工作经验丰富,对事物的认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年大学教师多是从高校聘请的专业教师,生活圈子比较狭窄,有些教师还较为年轻,阅历不如老年大学生丰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的分享,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不仅增强师生感情,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使教师更加理解老年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专业情感。如广东省老干部大学诗词赏析班《学生作业评讲》课,老师从44位学生写的133首诗词和4副对联中,选择不同题材、体裁、手法的句段,内容涉及全国“两会”、建党周年纪念等,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探讨如何以诗词为载体叙事抒情、咏史明志,反映时代风云与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学生在阐述分析的时候也会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典事件,增加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由此看来,结成包括老年大学生在内的学习共同体在提升老年大学教师专业素质,推动老年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老年大学尚未普及,办学体制还不健全,需要社会、学校、教师、老年大学生共同努力,提升老年大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老年大学健康、快速发展。

[1]刘婷婷。浅析老年教育的特殊性[C]。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教研文集,2015:188。

[2]欧波。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师资培训的探索与认识[A]。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第二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广东省老干部大学,2015:3。

[3]季平。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专业发展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98。

[4]朱秀娟。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

[5]许红梅。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100-102。

[6]李茂森。教师身份认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2。

[7]绕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务实[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34。

[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与真理的问题[M]。沈清楷,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8。

[9]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课题组。老年大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13。

[10]广东省老年干部大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研究[C]。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教研文集,2015:430-437。

[11][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彭忠华,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30-31。

[12]袁力平,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6):87-89。

[13]潘洪建。“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8):12-16。

[14]钟启泉。“学习共同体”的范例——日本佐藤放学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6(4):3-6。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