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年大学的教学理念 >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组织艺术举要(第2页)

第二节 老年大学教学组织艺术举要(第2页)

一是设问要考虑学生整体,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思考、回答问题的活动中来;二是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中肯的评价、及时的鼓励与恰当的引导,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三是要创设民主的提问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甚至质疑教师,使课堂提问成为一个师生与生生间多向交流、互动的过程。

4。适度适量

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繁简得当。问题太难,甚至超出学生的智力范围,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与回答的信心;问题太易,也难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浪费时间,只有难度、深度适宜的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同时,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所以问题也不能太多,应在需要时适量提问,不看需要、不求效果的“满堂问”与“满堂灌”一样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老年大学教学的启发艺术

(一)老年大学教学启发艺术的概念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南宋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此的注解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他与此相连的三个方面的事理,就不再告诉他。

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的思想也受到历代教育家的重视。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知识。他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他用反诸等方法,使学生陷于自相矛盾之中,承认自己想法的不全面性,这样步步追问,最后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这种教法,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教师不直接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今天,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外教学的重要类型之一。“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结合,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充分发展的结合,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引导好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并提高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老年大学教学方式:呈启发式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

我们在10个开展观摩教学的班级里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46。1%的学生喜欢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37。8%的学生喜欢互动式教学,喜欢开放式的学生占15。7%,而喜欢灌输式的也有5。1%。这种多元的喜好,究其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是由于老年人生活经历丰富,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所以,启发式和互动式为大部分学生喜欢和认可。二是由于近年来老年大学的影响力、吸引力越来越大,学生结构的年龄跨度和文化跨度都在不断拉大,同时也引起他们对教学方式喜好的差异性。

资料来源: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教研文集[C]。广州:广东省老干部大学,2015:335。

老年大学教学的启发艺术,是老年大学教师遵循老年大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老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高超、精湛的艺术手段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获得愉快地发展的教学组织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启发是一种教学组织活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启发艺术运用过程中,可以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如最常用的问答法),也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问答的组合)。所以,不能认为启发教学就是问答或提问,也不能认为使用启发教学就不能使用讲授法。

(二)老年大学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

1。把启发老年大学生的思维作为老年大学教学启发艺术的核心价值

老年大学教师运用教学启发艺术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在多种多样的教学目的中,启发老年大学生的思维是其核心。首先,老年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老年大学生正确的思维,训练他们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抽象法、分类法等思维的具体方法。老年大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自己更有效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其次,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注意培养老年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等。此外,教师要通过启发思维,达到进一步发展老年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这些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聚合型思维能力、发散型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其中以发展老年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这有助于老年大学生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

2。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发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过程。教师在建构教学组织的启发艺术时,要把师生两方面的因素均考虑进去,这样可以在运用启发艺术时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老年大学生进行诱导、激励,又能够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践行,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年大学教学强调以老年大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诱发老年大学生的思考,但不能直接给他们答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老年大学生实践,但不能代替学生践行。

3。在了解老年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老年大学教学中的启发艺术,是要每一位老年大学生都能够进行自觉地学习,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教学之前充分了解老年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及性格、爱好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针对实际,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启发取得实效。

4。重视激发老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激发动机和引起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前提,启发式教学必须首先从激发动机和引起兴趣开始。老年大学教师一定不能忘记使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对老年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求知兴趣。

5。善于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启发

老年大学教学是老年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许多处于不断转化之中的矛盾,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矛盾中必然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发挥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教师运用启发艺术,就必须善于抓住和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启发,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主要矛盾是有序的,要根据教材、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客观要求,一个个抓下去,环环相扣,紧抓不放,这样就会使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处处闪光,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重视通过启发调动老年大学生的美感

老年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老年大学生,而且还要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环境中发掘美的形象,并利用之将老年大学生引入美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在美感的形式中充分感受美,认识美,再到现实生活中、到自我中去寻找美,追求美,创造美。

7。通过启发帮助老年大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是“教,是为了不教”,因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特别在今天这个学习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用启发艺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自己去探索知识,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老年大学教学中运用启发艺术的方法举要

1。比喻启发

比喻启发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形象且为老年大学生熟知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老年大学生的联想,启发他们思考,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地进行学习。

运用比喻启发要注意三点。一是比喻要贴切,作比方的事物(喻体)和被比方的事物(主体)之间愈贴切愈好。老年大学教师在运用比喻启发时,要借鉴和运用老年大学生熟悉的事物、已有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进行恰当、贴切的比喻,这样才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比喻要求新。新奇的比较,更容易引导老年大学生在新旧之间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新的贴切有趣的比喻,以吸引老年大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求新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比喻时,要尽可能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描述,给老年大学生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三是比喻要精练,不可粗糙、冗长。教师要注意选用含义丰富、富有哲理、概括力强的成语、典故、民间故事以及老年大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加以概括、提炼,运用于教学。

2。直观启发

所谓直观启发,是指教师利用直观手段和演示操作,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直观启发的关键,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在直观启发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是表情动作启发。所谓表情动作启发,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使用眼神、手势、表情、体态等“无声语言”,将有关信息暗示给学生,使之心领神会、当下彻悟。

孔子问学于老子

据说有一次孔子率弟子到老子处求教。孔子向正在闭目养神的老子施过礼后,恭候一旁。老子闻声睁开眼睛,孔子忙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老子不语。过了好一会儿,老子才张开“一望无牙”的嘴,让孔子看了看,又伸出舌头,让孔子看了看,然后就又闭目养神了。孔子连忙施礼道谢,率弟子退出。弟子们不解,怪老子无礼。孔子解释说:“老子不是已经给我们以教诲了吗?老子是说牙齿是坚硬的,却又是软弱的;舌头是软弱的,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坚强的牙齿却全掉光了,而看起来柔软的舌头却完好无损。老子把刚柔、强弱的辩证关系讲得多么深刻呀!”弟子们这才恍然大悟,高兴而归。

资料来源:李如密。教学艺术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28。

3。点拨启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