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提出情境概念不过百年历史。[17]在教育中,对它的理解不同于我们目之所见的实物、景色,而是一种因认知而产生的周围实物环境与我们精神世界的联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言:“当我们说人们生活在这些情境之中时,‘在……之中’……它的含义是指个人和各种事物及个人和其他人们之间进行着交互作用。情境和交互作用这两个概念是互不可分的。一种经验往往是个人和当时形成他的环境之间发生作用的产物。”[18]故情境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实在,而是随着个体认识和精神意志不断转移更迭内容的一种关系。具体说来,老年大学教学中的情境型导课,需要涉及以下方面。
1。关注老年大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找寻教学资源
老年大学的教学情境不只是教学场所中涉及的教学设施、教学器材等可见的学校或课堂环境,更应将老年人的生活纳入教学情境资源的范畴。导课不仅仅开始于课堂之中,而从承担起老年大学生的教学任务时便已经开始。教师的导课在进行知识教学之前,从关心老年大学生的生活,走进老年大学生的生活开始。
2。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构筑的情境意义
当我们把情境理解为一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将其教学情境当做一种整合教学资源的有效机制。老年大学教学不仅要结合老年教育目的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情境意义进行挖掘,从而使老年大学生识记和掌握事实性知识,而且要让其领悟、体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关怀,从而真正在精神上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过上从容、豁达、安详、自得的老年生活。
3。在导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即时的教学事件、素材,展现教学机智,构建课堂教学的“当下”情境
教学情境要联系老年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这种联系最终要汇入实际导课活动发生的情境中来。因此,教学当日或即时发生的事件、教室中的设施、环境素材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性讲述串联起来,赋予教育意义,从而让老年大学生在认识上进入教学的状态,产生学习的意愿、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提高学习效率。
乐者,乐也
——听H老师“歌声寄深情”音乐课的感言(节选)
广东老干部大学以“康乐”教学理念进行了一堂颇具特色的“歌声寄深情”音乐观摩课,兼具思想性、经典性和娱乐性。
首先是一段背景介绍,把我们引入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个30年的伟大转折,再教唱寄寓爱国深情的《亲亲的中国人》,为了提高学生对声乐调性的理解和演唱技艺,教师介绍了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着重掌握大小调转换的难点,感受节奏与韵律的奇妙表现力。最后学唱节奏明快的《我多想》,通过学生互动把课堂气氛推向欢乐的**。整个教学过程切合学生实际,体现了音乐教育的规律性和老年学生的特殊性。H老师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练声、视唱开始,通过男女声独唱、小组唱、全班唱等形式,轮番互动,反复练习,重点指导,突破难点。还通过为歌曲打造两个版本的表达方式,运用歌伴舞、舞伴歌的表演模式,增添歌曲的喜庆气氛和感染力。
资料来源: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观摩课资料汇编[C]。广州:广东省老干部大学,2015:15。
[1]SalthouseT。A。Theprog-speedtheoryofadultagodifferen。PsychologicalReview,1996,103:403-428。
[2]傅双喜,王婷。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及其增龄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1):2057-2060。
[3][日]长谷川和夫,霜山德尔。老年心理学[M]。车文博,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70。
[4]刘颂。老年精神生活: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4):82。
[5]刘颂。老年精神生活: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精神生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2(4):82。
[6]SoubletA。&Salthouse,T。A。Personalityrelationsacrossadulthood。DevelopmentPsychology,2011(2):303-310。
[7]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13。
[8][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13。
[9][日]羽生义正。学习心理学[M]。周国韬,编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69。
[10]肖健,等。老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5。
[11]范寿康。教育哲学大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30。
[12]肖健等。老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8。
[13][美]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余景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0-141。
[14][瑞士]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A]。卢濬,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
[15]肖健,等。老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5。
[16]蔡春。“叙述”“故事”何以称得上“研究”——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7。
[17][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2。
[18][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