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 第七节 校本课程开发(第2页)

第七节 校本课程开发(第2页)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及局限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决策的分权化,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具有了自主的权利,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真正进行。

(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3)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规划、编制、实施、评价的“一体化”,能避免国家及地方课程开发中几方面相互分离的现象,更好地体现课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还可以使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整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4)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局限

(1)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有可能影响其在实践中的真正落实。

(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很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与保障,但这些又是大部分学校难以得到的,这就必然会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3)校本课程开发有可能加剧各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加剧教育机会不均等。国家也难以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质量进行评价和控制。

【问题与思考】

1。简述影响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述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其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4。简述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

5。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

6。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7。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局限。

【阅读拓展】

1。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课程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8。张楚廷:《课程与课程论研究发展的十大趋势》,载《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期。

9。丛立新:《课程发展的决定力量——课程内部的几个基本关系》,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年第3期。

10。容中逵:《学科、授受还是活动、探究?——论上述两对课程类型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问题》,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1期。

11。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载《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12。吴全华:《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观因素》,载《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Z4期。

13。顾明远:《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载《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

14。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载《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4期。

15。郝文武:《课程改革与教育本质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1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