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学基础第三版 > 第二节 课程设计(第2页)

第二节 课程设计(第2页)

3。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

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纵向组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间的联系)和“横向组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的联系)两种组织形式,并通过贯彻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单个标准,即连续性(课程设计中要有使学生重复学习重点知识和进行演练的机会)、序列性(后一学习经验要做到前一学习经验的深化和巩固)和整合性(课程间的横向联系),来实现不同学习经验之间的相互整合、相互转化。

4。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得以实现?(评价结果)

泰勒认为,评价就是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别的手段。这一评价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评价必须要评价学生的行为;在任何时候,评价都必须包含一次以上的评估。

以上的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也是课程设计的四个基本步骤。

四、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一)课程计划

1。概念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课程设置(开设什么科目)是课程计划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课程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一所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点。

2。教学计划设计的原则

(1)分析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考虑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及任务对课程的要求。

(2)研究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调查了解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研究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客观要求,并就将来社会对人的质量、规格的要求做出预测。

(4)分析比较研究国外相关教学计划,总结历史上我们曾有的教学计划的得失,从中吸取有用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来规定,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各门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进行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三)教科书(教材)

1。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载体。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知识信息教学材料,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也是学生获取各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

2。教材的作用

教材中包含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知识的精华,是人类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直接载体;使课程设计的理想得到具体的落实,满足学生课内、外学习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教师理解和实践课程方案。

3。教材组织方式

(1)逻辑式组织。即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材。

(2)心理式组织。即学生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作为教材组织的出发点,逐步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而较少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折中式组织。即兼顾学科与学生两方面的需要和情况,择采两者之长。不过在兼顾学科与学生这两方面时,在不同的学科和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又有所侧重。

4。教材的编排方式

教材的编排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1)直线式。这种排列方式是对一科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也就是说,在教材的内容排列中,后面不重复前面已讲过的内容。

(2)螺旋式。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3)平行式。是把内容分为若干个平行的单元,针对这些平行单位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逐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总结。

(4)综合式。是上述几个方式的综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