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首先,教育离不开社会发展。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发展既对教育提出要求,也为教育提供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其次,社会发展依赖于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教育的发展,社会发展举步维艰。但诚如我们所知,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子系统构成。因此,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需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地分析和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教育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即使像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等看似是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直接决定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们也均受到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教育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所培养的人才,也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相互关系、密不可分的。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社会生活一切方面发展变化的最基本、最内在的因素,因而也是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必须以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社会能够为教育提供什么样的投入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总体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致是成正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一般说来,其教育发展的规模就越大,速度就越快,受教育的人数就越多,受教育的时间就越长。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就越大,同时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体上,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于以下两个条件: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提出需要,包括需要的劳动力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②物质资料生产能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表现为个体有多少可以从事学习的富余时间,以及国家用于教育活动的经费的多少。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
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是由政治经济水平决定的,但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之上的。故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时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这具体表现为: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定着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规格,尤其是人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规格;②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变革,进而推动教育结构的变革。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内容也发生着变化。自然科学日益发展,教育方法、手段不断现代化,电视、电影、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得以运用。同时,教育组织形式也不再只是班级授课制,网络函授课、网络公开课、“慕课(MOOCs)”等开始不断涌现。总体上,生产力水平对于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①生产力发展促进知识的增长,对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更新提出了必要性,并提供了可能性;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③教学组织形式深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它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在物质财富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进行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一定时期内,教育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可能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封建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教育的萌芽。但教育只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这大致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和生产、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教育还可以通过对社会政治、文化、道德以及人口等因素的积极影响作用,改进和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确保生产力的良性发展。具体说来,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主要体现在:①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②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将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将体力劳动者训练成为脑力劳动者;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把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传递给年轻一代,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首先,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可以使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被更多的人所掌握,培养人的创造力,进而创造出新的科学知识;其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先进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把前人积累、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传授给新一代,使他们又有新的发明、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因此,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劳动者实现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尽管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和制约,但教育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并不一定是同时的、同步的或亦步亦趋的。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直接的、自动的,而是需要通过社会关系才能发生作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制度以及由经济制度决定并为它服务的政治制度,两者合一,简称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或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价值方向等一系列教育的大政方针,进而直接或间接制约教育的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性质的教育领导权,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是由一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掌握着教育权,这主要表现在:①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或管理。统治阶级通过颁布教育方针、制定教育目的、决定人员聘用等方面从组织上保证对教育的领导权;②统治阶级以思想和意识形态来影响和控制教育。统治阶级通过规定教育内容、传播统治思想、发行各种出版物等从思想内容上保证了对教育的领导权;③统治阶级通过经济力量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如教育经费的分配。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分布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集团之间的分布,决定了特定社会中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分布。教育机会与权利是否平等以及平等的程度如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教育开明程度具有直接的联系。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不同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平等接受教育。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反映在受教育的权利上,也不可能是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子女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无缘接受教育。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受教育者在阶级、社会等级地位的限制,受教育权利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上,由于经济上和其他条件上的不平等,受教育权仍是不平等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因素。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素质、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氏族成员,使他们能从事劳动,能遵守社会生活规范、互相合作,能为保卫氏族的生存而英勇战斗。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总是力图使教育按照他们的要求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教育总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与历史上任何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不同,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标准同样也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实现。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内容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进而也决定着教育内容的选择,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选择。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