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教育学发展史上蔚为壮观的一个时期,所取得的成绩颇为骄人。近年来,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对教育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研究。他们不仅研究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总结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继承我国宝贵的教育遗产,同时也研究和借鉴外国的有益教育经验,加强教育学的理论建设,提高教育学的科学水平,努力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以及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等。
教育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拥有数十门学科的大家族,这些学科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活动为对象,如元教育学;另一类以教育活动为对象,如教育哲学、教育人类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论、教育论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是教育学的分化时代。
【问题与思考】
1。教育学是如何产生的?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不同时期对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从事初等教育的教师与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有何不同?
4。结合个人的教育经历,谈谈你对教师的理解。
【阅读拓展】
1。瞿葆奎、范国睿:《当代西方教育的探索与发展》,载《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2。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上)》,载《教育研究》,1998年第12期。
3。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载《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4。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下)》,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5。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6。潘懋元:《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载《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7。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载《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7期。
8。梁柱:《论蔡元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载《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9。瞿葆奎:《拉伊和他的〈实验教育学〉》,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4期。
10。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载《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11。余文森:《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载《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第3期。
12。李春玲:《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统一观念——杜威教育哲学方法论的核心》,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郑金洲主编:《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3]郑金洲主编:《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