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务学校宣传工作,结合融媒体进行建设——华东师范大学
(一)建设背景
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最热门的议题。对于新媒体的界定,目前尚未有定论,美国《连线》杂志对于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也有定义称其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不管其界定如何,新媒体至少反映了以下几种趋势。
其一,技术的创新。在移动化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触摸装置、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在内的新型设备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技术运用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实现信息传播的跨平台支持成为技术革新的当务之急。
其二,内容的创新。随着移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内容传播更带有个性化、碎片化、功能化、社会化等特点。用户不再被动接受来自传统渠道的信息,而是主动选择符合自我需求的内容。传统的内容发布模式如果缺乏创新,将逐渐失去其对用户的吸引力。
其三,理念的创新。概括来说,技术创新是理念创新的实现基础,而理念创新是内容创新的前提条件。技术和内容仅仅只是表象,正如《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一样,新媒体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促进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人类对于信息交流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的深层次追求才是新媒体发展的背后推动力。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的方方面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则是高校的信息宣传工作。新媒体环境给高校信息宣传工作带来的重大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在平台方面,传统的高校信息宣传主要依靠新闻网站、校报等媒介,缺少对微博、微信、移动应用等新兴平台的覆盖。随着国内高校在上述新媒体平台逐步采取开设账号、推出移动应用等举措,另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即如何能够避免各个平台独立运行,各自为战,如何能够将不同的平台纳入统一的体系进行运作,以最大程度发挥信息的跨平台联动效应,减少信息重复维护带来的人力物力浪费。
其二,在技术运用方面,传统的高校网站在技术运用方面较为保守,普遍缺少对Web新技术发展的关注和跟随,导致网站前后端的整体质量较低,难以在新媒体时代为跨平台信息宣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如何能够在技术体系上推陈出新,打破原有网站框架壁垒,在高校中建立一个新型的开放性网站群集,使之能够方便地与各种社会媒体工具进行有机结合,成为技术方面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
其三,在内容提供方面,传统的高校信息宣传往往忽略内容呈现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忽略内容传播带给高校自身的价值和效益。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更多以碎片化方式传播,图片元素在内容中的占比大幅增加,内容的来源更加丰富多样,内容的传递方式也由被动获取逐步向主动获取转变。为此,高校需要一个新型的支撑系统来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内容服务。
其四,在理念方面,传统的高校信息宣传往往缺乏即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缺少对师生使用习惯的人性化考量,缺少对用户体验的深入思考。在此因素的制约下,信息宣传工作所能发挥的效能有限,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校内文化氛围,很难形成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核心工作的助力。同时也进一步制约了学校的对外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乃至于影响学校的国际化形象塑造,要面对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信息宣传工作的挑战,除了从改变文风、改变新闻宣传工作思维等内容建设方面进行优化外,更需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主导,转变理念,在学校的整体信息化推进框架下,构建一个基于Web的新型网站群平台,促进学校各种内容信息的共享,发挥信息的多平台协同效应,从软硬件方面实现学校信息宣传工作的强大支撑,使其最终转化成学校的软实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华东师范大学从2011年年底开始分步构架新型网站群平台。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网站群为主框架,以中、英、法文网站为门户,以校内二级网站为基础支撑,以新闻网、视频网、信息公开网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教师个人主页、大夏学术网、讲座报告网、国际会议网为服务教学科研的工具载体,以移动应用、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应用为外延扩展的统一信息宣传服务体系。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1。建设目标
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建成以网站群为主框架,以中文、英文、法文网站为门户,以校内二级网站为基础支撑,以新闻网等内容发布网站为主要信息载体,以教师个人主页、学术网等教学科研网站为服务工具,以移动应用、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应用为外延扩展的统一信息宣传服务体系。平台总体建设框架如图5-3所示。
图5-3平台总体建设框架
在此框架上建成的平台,包含图文、视频等多语种内容信息,涵盖了新闻、通知、讲座、会议、个人主页等信息类型,形成了从门户网站、分类信息网站、教学科研网站到二级网站的群集,能够基本涵盖华东师范大学校级层面及校内二级部门的信息发布需求。
2。建设思路
平台面向新媒体环境的需求,遵循自下而上的建设思路。网站群框架作为整个平台的基础,需要首先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通知公告网站、学术讲座网站、信息公开网站、教师个人主页等基础功能网站,以及创建部分二级部门网站。首批创建的这些网站可以为日后门户网站的推出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同时通过实际测试和调试对网站群系统进行优化,以使其适应跨平台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创建多语种门户网站、新闻网、学术网等重要网站,进一步对网站群进行定制开发,使其符合学校信息宣传工作的实际需求。最后,在成熟稳定的网站群框架基础上,逐步开展校内二级网站向网站群的迁移工作,并开发移动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拓展平台的辐射范围。平台的总体建设路线如图5-4所示。
图5-4平台总体建设路线图
(三)建设成果
1。建设过程
平台的建设过程分四个阶段,分别为网站群框架建设阶段、基础网站建设阶段,完善优化阶段及成熟拓展阶段。
(1)网站群框架建设阶段。
从平台建设伊始,网站群便被确定作为平台的基础主框架。华东师范大学网站群采用了金智的Webplus高校网站群平台进行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为RedHat,运行环境为Apacat,数据库为MySQL。服务器主要有两台,分别为制作服务器与发布服务器。制作服务器包括了数据库和管理后台,发布服务器接收来自制作服务器的数据,生成静态页面。由于高校信息宣传方面的系统需求与一般意义上的CMS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在创建该系统时,还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网站群工作的特点,对网站群进行定制开发与修改。
(2)基础网站建设阶段。
华东师范大学网站群框架于2011年12月初步建成,平台随后进入基础网站建设阶段。第一批建设的网站包括模板站点、通知公告网站、讲座报告网站、信息公开网站、教师个人主页等基础功能网站,以及部分二级部门网站。其中,模板站点和教师个人主页是本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
(3)完善优化阶段。
经过半年时间的基础网站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于2012年7月基本完成了模板站点、教师个人主页、党务公开网、通知公告网、讲座报告网及部分二级网站建设。在这半年时间中,华东师范大学积累了网站群的使用经验,发现并改进了网站群的诸多不足之处,为今后将重要网站迁移至网站群打下了基础。同时,在此期间诸如微博、微信、移动应用等社交应用逐渐成了互联网热点,如何使网站群框架能够更好地融入新媒体环境,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性难题。通过对新技术的持续关注,反思现有网站群框架在技术、理念方面的局限性,华东师范大学规划了网站群下一步面向新媒体环境的完善和优化路线。其中,本阶段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学校中文、英文、法文门户网站建设。
(4)成熟拓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