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哲学与其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的? > 第二节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第1页)

第二节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第1页)

第二节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儿童的创造性,掌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基本原则。

儿童是个哲学家,如果用实践中的案例来支撑这个命题的成立,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案例来源于学龄前儿童,似乎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更加容易提出哲学的问题。当儿童进入到学校以后,人们关注的不再是作为哲学家的儿童,而是关注儿童的创造性。

在中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关于创造力贫弱的评论是比较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是大学的入学考试即高考制约了他们的教育教学,而大学教师则抱怨中小学没有培养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没有培养出学生应具备的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对基础教育的诸多批判可以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一、如何理解儿童的创造性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从结构的角度看,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儿童的创造性要面临的问题是,儿童的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

创造性(Creativity)

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为创造力。

第一种观点认为,创造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即创造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创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就像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吸奶,就会走路一样。”[13]创造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批判,对现实的不满让个体去寻找改变的途径,去思考用新的事物代替原来的事物,即产生了创造。创新、创造活动开始于在批判中产生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有了新的创造。

案例研究

儿童对自己的作品的描述——天生的创造力

三岁之前的儿童绘画都是在涂鸦,涂鸦的作品不能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耳朵去听,

一个小朋友画画,问:“你画的是年糕吗?”回答:“不,不是,是屁股。”问:“那么从哪里尿尿呢?”孩子把纸翻过来,从什么都没有画的背面指着正面的两个圆圈之间说:“从这里,就这样。”说着还摆出尿尿的样子。没有被成年人灌输过的儿童进行如此有意思的解释。

资料来源:[日]鸟居昭美。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M]。于群,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

第二种观点认为创造力是先天与后天的合体。美国著名的华人教育学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他说,创造力是一个先天的礼物,有的人的礼物大些,有的人的礼物小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力不在后天的生命中发展。打个比喻,先天的创造力就好像是个盒子。天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好像盒子有大有小。当你有意识地去培养、发展你的创造才能,你的创造能力就会装进更多的东西。当你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发挥到极致,你的创造力的盒子就是满的。可能有的人天生就带了个比你的大得多的盒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后天的努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创造力盒子就会装得更满。一个装满了的小盒子,要比一个空****、轻飘飘的大盒子更有分量。这个比喻非常的恰当,后天的教育对创造力的获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研究

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

美术教师怎么教儿童绘画呢?达·芬奇和凡·高的画有什么区别?达·芬奇的画是写实,讲究技巧,而凡·高的画技巧很少,表现的是创造力。不发挥学生创造力,美术教学就是照着画,发挥创造力,就是给学生情境,让学生去画。黄矿岩的美术老师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美术老师的要求是:你放学回到家,到了厨房,发现家里来了一个外星人,你的作品要表现外星人在干什么,为什么去厨房。黄矿岩的作品的主人公是自己的美术老师,图片的基本含义是:美术老师喝醉了,进了厨房,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以为是一个外星人。这就是创意,也是创造力的表现。

资料来源:[美]黄矿岩。我的七个美国老师——我在美国的中学课堂[M]。[美]黄全愈,陈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3。

无论如何,后天的教育与创造力的形成密切相关。现实生活关于创造力的普遍说法是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逐步降低。这是非常值得分析的问题。儿童天生就喜欢提问,但在中国普遍的现象是小学阶段许多学生上课会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长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什么儿童长大了都不问问题了呢?为什么儿童天生的潜能和学习框架在长大之后好像都消失了呢?教育实践中一些老师抱怨:“启发式,启发式,为什么学生干启不发?”其实有些教师的启发就是引导学生说出老师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教师一步一步地对学生引导,答对了给个糖球,然后学生就被这些糖衣炮弹击中了,掉进了老师的陷阱,就不能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真实的想法,也就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至于因为教师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学生无知,所以要接受来自教师的灌输。启发的前提是耐心,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探究、找到答案,但老师们苦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或者考试的桎梏,没有时间和耐心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而急于给出答案。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缺乏了积极地思考,也就没有了创造性。

二、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教育家语录

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未来。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陶行知全集(三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7):522。

学校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方面,以下措施可以被借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