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哲学与其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的? > 第三节 教师学习的意义与方法(第4页)

第三节 教师学习的意义与方法(第4页)

[30]詹栋樑。教育哲学[M]。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683。

[3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

[32][英]Randall。教育哲学指南[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3。

[33]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哲学史(第4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27。

[34]梁瓯第。非常时期中国教育哲学的趋向[J]。教育研究,1938(81):23~36。

[35]王文俊更是直接师从斯普朗格,得德国新人文主义精神真传。

[36]例如,台湾学者贾馥茗1957年在台完成硕士学位,1958-1964年在美进修并获得博士学位。

[37]邱兆伟老师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修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受到严格的量化方法学训练,他是台湾地区教育哲学界里少数教育哲学派别与量化研究兼容并蓄的学者(参见简成熙《台湾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前瞻:1949-2005年》第8页,载《教育资料与研究》,2005年第66期)。

[39]中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部国家讲座,主编。教育科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11,251~273,279~280;苏永明。台湾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前瞻[J]。台湾教育研究,2000(1):60。

[40]该书1985年重新修订命名为《教育哲学》,是新中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著。

[4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0。

[42]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8。

[43]美国教育百科全书。转引自[美]W。K。法兰肯纳。关于教育哲学的一般看法[J]。张家祥,译。外国教育资料,1981(2):62~65。

[44]R。S。Peters。ThePhilosophyofEdu。Oxford:OxfordUyPress,1973:1。

[4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318。

[46]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38。

[47]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4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53。

[48][英]德里克·朗特里。英汉双解教育辞典[Z]。赵宝恒,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46~347。

[49][美]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徐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50]W。BreziheriederErziehumg,MuVerlag,1978。38。转引自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

[51]宋恩荣。范寿康教育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6。

[52]陆人骥。教育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19。

[53]吴俊升。教育哲学大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33~35。

[54]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2。

[5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318。

[56]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310。

[57]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94~795。

[58]于伟,等主编。教育学家之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0。

[59]陈元晖。陈元晖文集(上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87。

[61]陈桂生。“教育哲学”辨[J]。教育评论,1995(5):5~8。

[62]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016。

[63]詹栋樑。教育哲学[M]。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27。

[64]陈照雄。西洋教育哲学导论[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65~66。

[65]温明丽。教育哲学——本土教育哲学的建立[M]。台北:三民书局,2008:59。

[66]陈迺臣。教育哲学[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19。

[67]常常被称为教育科学体系,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教育学科都是科学。如研究教育之形式的教育美学,研究教育领域中一切善与恶的问题的教育伦理学,都是更多使用价值规范的而非科学描述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知识。教育哲学也是这样的学科。

[68]很多学者把教育哲学归为交叉学科,但教育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叉学科。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和人最为密切的三门学科,较之其他的学科是更为基本的学科。教育哲学作为教育人文学科的代表应该有更高的地位。

[69]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是从大写到小写,从贵族到平民,从抽象到具体,从认识到存在,从规范到解放。(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3~28。)

[70]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35。

[71]陈桂生。教育学辨——元教育学的探索[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26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