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的文化基础与责任 > 第三节 质疑(第2页)

第三节 质疑(第2页)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得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听到这里我走出了孩子们的课堂,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你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那么,学校教育怎样进行“质疑”意识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呢?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教育者特别重视。

一是建立“导师型”师生关系,让“自由”充分释放。前面已经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知识权威已经进一步弱化,如果我们把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看作是知识权威被弱化的第一次革命,那么,互联网时代就是知识权威被弱化的第二次革命。教育者已经不是知识权威了,而是具备最佳公民的教育者,其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对受教育者“扰启”,使其实现自身的“内省”。“思想自由”是受教育者“内省”发生的前提。没有受教育者思想上的自由,就不可能产生“质疑”的意识与思维,也就不可能实现受教育者真正的“内省”。

强迫、高压、竞争环境下的教育,必将导致受教育者以追求标准答案、获取好的分数、收获教育者的赞许为学习目标与动力。这样的受教育者,学习是为了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真正的“内省”。受教育者的学习是在害怕失败、害怕考试、害怕让家长和教师等人们失望的精神恐惧下发生的,因此,受教育者的学习不是自由的,不自由的教育就是扼杀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教育!“为师之要,是要在自己心里给自由留下广阔天地,让学生心灵给自由留下广阔天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指出,“教师要有对生命意义的敬畏,要有独立精神、自由意志。”

二是构建“逻辑型教学”课堂,让“质疑”的思维更深刻。传统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培养的是知识分子,其附属产品是生命个体获取了相应的能力。逻辑型课堂,突出解决问题及形成知识的逻辑关系,即课堂教学要关注“六要素”,培养的是智慧分子,其附属产品是生命个体获取了知识。

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人类时空被大大地压缩,互联网除为人类生命个体交往、交流、获取知识提供新的工具和更加丰富的载体、渠道外,也因为思想文化多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容量也正在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因此,信息也更加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所以,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世界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就把“培养批判性和独立态度”视为高等教育培养和从事研究的使命之一,并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教育学生成为见多识广和有强烈进取心的公民。那么,具有“批判性和独立态度”,就要具备“质疑”的意识与思维,然而,能否做到“质疑”的系统、深刻,就要看是否具备较强的逻辑素养。

因此,要强化学生的“概念”意识,培养其概括、抽象能力,使“质疑”不停留在感性层面,自觉运用演绎、归纳及实证的方法谨慎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即“质疑”是深刻的,判断是“理性”的,不是简单的、不加思考的“为什么”。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逻辑课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家一直在“知识课堂”下工夫。“美国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思辨能力,而中国大多数大学生也没上过逻辑课。”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董毓认为,目前,批判性思维教学在中国主要是在高校中开展,但由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基本定型,“改变相对比较困难,从小学开始就不一样”。

“比广博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有能力去接受知识,运用知识重新评估已有的结论并得出新的结论。”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2010年5月2日在南京中外校长论坛上说,“在美国教育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的,1928年的《耶鲁大学报告》中提出一个观点:‘头脑的纪律和头脑的家具之间的区别’。学生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就像头脑里装进了一件家具,但是这个家具在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学生最后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需要的是头脑的纪律或者说思考的框架,而不是一件‘家具’,让他们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这样的习惯,需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立论、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