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读书笔记 > 第一节 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与语言的形成(第2页)

第一节 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与语言的形成(第2页)

(3)联想性借喻表达。这种表达容易理解,即通过事物联想,借此喻彼,表达某种信息。例如:“恶”就借用有毒的箭头来表示;“苦”借有物从口中吐出来表示;“时代”借用青草来表示,等等。[8]这一表达方式,也需要有更多的“经验关系记忆”,否则既联不起来,也借不过来。

(4)符号指事表达。这一表达更具有抽象性。“符号”,有实物符号、有印记符号等。符号指事,人类赋予符号相关信息,符号与指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承载的信息,是人类群体社会化赋予“符号”应有的信息。例如:“北美印第安人打猎时,常把一根折弯或折断的树枝放在石头上,以此为伙伴们指示被猎动物的去向。”[9];人类个体,在自己使用的武器、工具、劳动产品上标注符号,以示区别于其他个体。“西安半坡遗址就发现过一件石铲,上刻交叉形;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一件石斧,上有墨绘回纹。”[10]古代的“结绳记事”“木刻记事”在世界各地较为普遍。这一表达方式,是人类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呈现的超越具体形象事物,代之以某种“符号”,赋予该“符号”以人类相互约定的相关信息,即具体“符号”信息之外的约定的信息。因此,“符号”指事表达,不受具体事物限制,只取决于人类个体约定,为方便人类丰富的表达提供了现实。它是人类类化抽象表达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类抽象表达的开始,即为人类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拓宽了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历史传承时空。

4。抽象逻辑表达阶段

此阶段为现代人具有的抽象表达。人类由类抽象表达——形象概括的绘画,符号指事的图画,在经过人类关系构建过程中,形成共同认可的简化,泛化、抽象形成象形文字,再分化发展成拼音文字、中国的方块字或符号计数。这一时期,人类的有声语言发展较为成熟(后面讨论),思维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至少可概括以下几种方式。

(1)书面语言文字表达。通过语言文字,记录人类发生的事件,描述具体事物,表达人类情感,阐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评论对人、事与物的认识及看法,描述客观世界的规律等。

(2)数学表达。随着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在文字表达基础上,需要对事物进行如大、小、多、少、长、短、高、矮、顺序等具体量化,特别是对物的分配、土地测量、天文观测、建筑设计、工具制造等,需要进行关系的量化,找到数与数、数与量、量与量、形与形及各量的变化等之间的关系,进而发展成文字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工具学科体系。数学表达为科学探索提供了强大载体与工具支撑,数学领域的每一进步,都将推动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进一步认识。

(3)科学规律表达。随着人类对自然现象规律的逐步认识,按大类构建成物理科学体系、化学科学体系、生物学体系等,这些科学体系均以符号、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给予支撑。当然,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还在发展中,永无止境。

(4)艺术表达。人类除用有声语言、文字语言陈述故事、表达情感之外,还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将抽象与形象表达有机结合,再现场景、抒**感、表达愿望,进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人格修养。艺术表达是语言文字表达不可替代的。

综上,对人为划分的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累积的四个阶段,即经验探索与动作模仿阶段、命名标记具体表达阶段、类化抽象表达阶段、抽象逻辑表达阶段的讨论分析,有理由相信:人类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在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部分现实经验关系记忆,转化为历史经验关系记忆——或完善、或产生新的器官或功能区的形成。为更好地理解,再综合起来做一梳理,以便认识人类在现实经验关系记忆过程中,怎样实现人类的记忆、认识、意识、顿悟、创造与逻辑推理。

大家知道,人类所有现实经验关系记忆,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形成感知觉,即外感知觉获得,即使人类在抽象逻辑表达阶段,依据严密的逻辑思维获得现实经验关系记忆,也是建立在人类最初外感知觉获得经验关系材料基础之上的。因此,生命个体为更好地协调自身结构系统要素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立关系态——获得外感知觉的作用,必须同时实现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关系态的建设,即生命个体器官及其功能的协调机制,其中生命个体内各器官的感觉系统及其功能机制建设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即生命个体内感知觉的形成。

生命个体的内外感知觉的经验在人类原始生命的头脑中形成记忆、产生对诸外感知觉要素的注意,诸外感知觉要素对生命个体长期的刺激累积,在生命个体第一结构系统要素形成较固定的内感知觉载体——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之一的脑神经系统,是生命个体在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建构关系态的过程中形成的、控制整个机体功能的最高级部位。人类生命个体的感知觉在头脑中不断地印刻,在大脑某一位置形成功能专区,专司其职。因此,生命个体对长期现实经验关系的累积,在头脑中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即记忆物质的某一固定关系态分布;众多固定关系态记忆物质的不同分布,亦即为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

现实经验关系的累积除在生命个体各器官、组织中固化为历史经验关系记忆外,还印刻在生命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中,在众多印刻记忆的基础上,生命个体在内生活力机制的促使下,形成不同固定关系态的转换,这种不同固定关系态按照一定内在联系实现的转换,即为人类生命个体的思维。当生命个体不依靠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刺激、而由生命个体自身大脑的某一现实经验关系态的印刻、主动建立起生命个体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关系态的现象,即为生命个体的意识机能,简称为意识。

由于人类生命个体大脑众多的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印刻是动态的,生命个体外任意要素的刺激或生命个体自身大脑众多印刻记忆物质,由于意识作用或某种原因而形成的交叉沟通,都将形成新的固定关系态分布,这种新的固定关系态连接是不深刻的、短暂的,若经过有意识的思维,这些新的固定关系态连接,将转化为新的固定关系态印刻,这新固定关系态印刻就是生命个体的创新。

当生命个体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随机沟通,不是生命个体按照自身系统的内在联系进行的沟通而形成的合理的固定关系态印刻,即为生命个体的发散思维而进行的创新,顿悟现象即为生命个体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瞬间沟通而形成的、合理的固定关系态记忆印刻;当生命个体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沟通,是生命个体本身系统的符合思维逻辑的沟通而形成的新的固定关系态记忆印刻,即为生命个体合乎逻辑的创新。

生命个体对现实经验关系记忆印刻,实质上建立了生命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映射关系态,这种映射关系态的建立,使生命个体确立了注意的对象,从而使生命个体在对注意对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再认识,即建立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理性认识。

人类语言的形成

(观点)直立行走、人类社会化和语言中枢系统的形成三大因素决定人类产生自身的有声语言,进而形成书面语言。

人类语言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有声语言阶段;二是书面语言阶段。通过上面的梳理概括,我们认识到,人类语言形成也是在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基础之上产生的。按照生命存在第一原则,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而至少人类三大因素决定人类产生自身的有声语言,进而形成书面语言。

第一因素——直立行走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转化为人类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即人体语言器官的形成。我们知道,人类原始生命直立行走后,使肺部和声带的压力减小,可自由加以调节;下颚后缩,与上颚吻合,可构成发音需要的状态;头颅垂直减少对鼻腔的压力,使人类的发音结构唇、齿、舌、咽、鼻一应俱全,发展为理想的发音共鸣器。

第二因素——人类社会化。在人类原始生命社会化的过程中,生命个体之间需要把现实经验、视觉信息、听觉信息、触觉信息等进行交流,生命个体必将借助肢体动作、发音器官模拟大自然呈现给生命个体的行为及声音信息,使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而肯定地得到了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声音。当然,这一时期的有声语言与肢体语言是相伴而生的,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声音与对象、动作、表情等长期一一对应的经验关系记忆,即为人类群体对声音对象、动作、表情等给予的约定俗成的命名,但原始语言的语法简单,词汇贫乏,手势等手段在交际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人类有声语言信息传递得以实现,有声语言从此就产生了。

第三因素——语言中枢系统的形成。人类的行为、语言、艺术等都是人类生命个体在构建第一结构系统要素的过程中,随着人类生命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关系态的建立,使人类的大脑产生了对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注意,伴随着人类这些经验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了语言中枢物质基础(人类特有的DNA等),在人类迫切需要生存与经验交流的前提下,促进了人类有声语言的形成。

不同的人类共同体由于其社会化的存在,势必产生自己的语言——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国家语言等。因此,世界上就不止一种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又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下面,重点讨论人类书面语言的形成。

人类的口头语言在萌芽阶段是纷繁复杂的,具有模糊、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同一种语言也会因部落的迁徙融合、图腾崇拜的变化、时间地理的变迁而产生变种——方言。但是人类口头语言,只能是口口相传,难以留存。因此,从人类命名标记表达和类抽象表达的两个阶段,可以推定:人类通过象形绘画的方式,结合有声语言的约定俗成,标记了象形绘画的有声名称,即文字的读音。长期的积累,书面文字由此产生了。字母文字的产生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西奈半岛的闪米特商人借助埃及象形文字字符标示辅音,“又用许多别的符号来标示单词和音节”[11],但是没有发展成严格字母表达的音标文字;二是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3世纪将原有文字发展成由23个辅音音符组成的字母系统。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各地区由于语言存在差别,字母文字也作了相应变动,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系统。因此,人类书面语言,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表音和象形结合的文字系统;二是以欧亚许多地区为代表使用的字母文字系统。

当然,首先随着人类现实经验关系记忆及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累积,人类逻辑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历史性的发展,象形文字必将得到简化或演化,以适应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其次,书面语言——文字,也像有声语言一样,在部落、民族、国家的分化与统和中,发生演变。文字记录着民族与国家的文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