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 > 第四节 全面发展原则(第1页)

第四节 全面发展原则(第1页)

第四节全面发展原则

一、全面发展原则概述

(一)全面发展的概念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对人的统治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片面发展的批判,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种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阶段。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现实性与理想性的辩证统一,体现为不断发展的永恒的历史过程。因此,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除了继承经典作家思想精华之外,还应包含更多新的富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关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概念,可以具体表述在五个重要方面:①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②全面发展是人的权利;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④全面发展是人的属性的全面发展;⑤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历史追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活动,这种影响活动意在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应该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教师承担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教师应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道德原则,贯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考察社会物质生产与人的发展关系时所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及其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包括如下要点。

1。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根源在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分工是历史进步的原因,但是私有制下的分工限制了人的发展,造成了发展的片面性。在原始社会也有分工,不过这种分工是纯生理基础上的自然分工,它对个体的发展还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也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开始对人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分工在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时期达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工厂手工业把一种工艺分成各个精细的工序,再把每个工序分给个别工人,作为他们终生的职业,使他们一生束缚在单一的操作和单一的工具之上。这就导致了劳动者身心发展的分离,使劳动者成为劳动的工具。

另一方面,“不仅工人,而且直接或间接剥削工人的阶级,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活动的工具所奴役;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观念所奴役,这种观念作为独立的力量支配着他;一切‘有教养的阶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肉体上和精神上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大工业生产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它从不把某一生产过程当成是生产的理想状态。追求工艺的不断改进、产品类型的推陈出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现代生产竞争的客观规律。生产过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劳动者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通晓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这就必须要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要求人全面发展。现代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这种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适应这种生产的顺利进行,涌现出了一系列新兴学科。这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成为可能。

3。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尽管迫切要求个人全面发展并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但是,大工业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却阻碍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的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它的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如此等等。”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顺应时代潮流,对普通劳动者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做了一些改善,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那些改善措施只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高资本的竞争以取得更高利润。而且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现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必然要用它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腐蚀人们的心灵、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存在,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地、普遍地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根本对立,才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未来的社会条件下,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劳动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和谋生手段,而成为解放人的手段,此时,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得以完全实现。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阐明了教育和社会生产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认为现代工业生产是高知识、高科技的表现,没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就不能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就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更不会有人的全面发展。列宁指出:“没有年青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对此,马克思也特别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而言,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多部著作中。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在众多篇章里阐发的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思想,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人的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志趣和才能、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其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