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 第三节 师德境界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第2页)

第三节 师德境界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第2页)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看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2。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

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3。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注重内省和慎独

“内省”“慎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指的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闲居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刘少奇同志对“慎独”也有一个界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作慎独。教师的劳动特点富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慎独”的修养,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

(三)勇于实践,在教育实践中磨炼

人的道德修养不能脱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把这些认识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了事的,要重在实行。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加强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四)虚心向他人学习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见贤思齐”,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讲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都说明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有从师的美德,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哪怕是很小的长处也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能为大能。虚心学习他人,首先要注意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比如教育家如徐特立、陶行知、吴玉章等,为我们人民教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感,有热爱学生、教育育人、钻研知识的可贵品格,有无私无畏、勇于创造的革命精神,向我们展现了人民教师的理想人格,只有主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才能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虚心学习他人,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如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于漪、魏书生等。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新时代教师道德的崭新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同样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的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古人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贤如师。”学生在许多方面值得教师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只需你心甘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还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汲取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社会生活是一座道德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每时每刻都有闪光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各行各业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创业中所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的新人、新事、新风尚,都是反映了时代特征的新道德的精华,不仅为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提升提供了营养,也给加强师德修养提供了借鉴。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就能够受到激励,找出差距,用好的道德风尚充实自己,使师德更加芬芳。

总之,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五)坚持不懈

师德修养同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一样,不能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必须有着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做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由于教师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管是师德认识的提高、师德情感的陶冶、师德意志的磨炼、师德信念的确立,还是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时期的、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和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炼,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战线上具有这种精神的不乏其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从教40多年,朱熹从教50多年,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拒绝为官,立志教书,鞠躬尽瘁30年。这种献身教育的传统精神,激励着我们,使我们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终生不渝献身教学事业。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们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教师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思考题】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过程。

2。结合实际谈谈师范生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3。教师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4。联系个人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己师德修养的境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