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 > 第二节 爱岗敬业(第2页)

第二节 爱岗敬业(第2页)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途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合理、师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明显”等。

(二)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在作业布置方面,有些教师存在随意、随口、随心等现象,在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下,教师更需要对作业布置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一般要求做到:一是依据课标教材,体现布置意图。二是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作业重点。三是强化针对意识,注重作业质量。四是作业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五是加强创新意识,克服思维定式。六是结合实际操作,加深理解意义。七是学习编题技巧,掌握解题规律。八是掌握作业时间,控制作业密度。九是重视作业技巧,处理好七对关系:量与质、易与难、扶与放、统与分、死与活、课内与课外、主动与被动。[3]

作业收上来以后,教师必须认真批改。通过作业的批改,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目前,我国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作业批改方法,如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全批全改、小组批改、同桌互改、自批自改等。作业批改后,教师还要针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认真辅导学生

这是此次规范修订中增加的新要求,是对“敬业”这一要求的扩展。由于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存在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等弊端,所以,认真辅导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照顾个别差异。教师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因为同样的课堂内容他们可能“吃不了”,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优异的学生的辅导,因为同样的课堂内容他们可能“吃不饱”,需要教师引领其快速成长;教师要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引导,才有可能推动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有所创新。

(四)不敷衍塞责

这是对爱岗敬业的底线规定,教师不得违背,否则将予以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若教师工作敷衍了事、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积极推诿,对学生个人、家庭、社会都将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案例分享]

深山教育的守护者[4]

在这样一个远离热闹繁华的小山村,一位当年从山外精彩世界走来的青年人,毅然在这里当起了“孩子王”,而且一当就是35年。他,就是至今仍在安徽黟县毛田教学点任教的汪来九老师。

毛田是黟县宏潭乡的一个村民组,地处黟县与黄山区交界的深山区,全组只有200多人。长期以来,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以前村民要去一趟县城,往往要步行七八个小时,直到5年前,这里才修通了通往县城的柏油路。

1970年,为缓解山区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当时的徽州行署在屯溪创办了徽州地区师范学校(现黄山学院的前身)。品学兼优的汪来九,荣幸地被乡亲们推荐到该校读书。一年后,汪来九成为这所师范学校的首届毕业生。他没有忘记孩提时代的心愿,主动要求回家乡的大山里教书。

尽管汪来九从小在山里长大,而且毛田教学点离他家也只有近10华里,但刚到毛田教学点报到时,20岁的汪来九还是心凉了半截:这个一人一校的教学点,不到20名学生,但小学5个年级和学前班齐全;村旁山脚下仅有的一间土坯房是教室,也将成为他的卧室和办公室。

报到那天是雨天,他走进教室,只见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顶漏、地面渗,一踩一脚泥。晚上,他呆呆地坐在昏暗的煤油灯前,一种从没有过的孤独袭上心头,他决定咬牙坚持一阵子,再想法及早离开这里。只要有同伴,哪怕到再偏远一点的地方也行。

为了给领导和当地群众留下好印象,以便早日调走,更为了化解孤独,汪来九把全部心思都用到了教学上。一天天过去了,一个学期结束了,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乡亲们一张张尊敬信任的笑脸,还有上级领导对他教学的鼓励和肯定,让汪来九盼望早日调离的念头动摇了:这个地方,我不愿待,他不愿待,这帮孩子怎么办?汪来九决定暂时留在这里,带出一届毕业生再说。谁知这一留,就留了35年!

随后的岁月里,教室换到农户家,再转到生产队仓库,先后六易其所。而此时的汪来九早已与山里淳朴的乡亲、可爱的孩子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十分珍惜多年来与乡亲们共同培育而形成的彼此信任、相互配合的教学环境,思考的也不再是自己的去留问题,整天琢磨着如何能让学生们拥有一间不怕刮风下雨、不用搬来搬去的教室。一到节假日,汪来九便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一遍遍地反映,一次次地争取。终于,县教育部门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在1991年为毛田教学点盖起了3间校舍。汪来九将其中一个大房间作学生的活动室,让孩子们在雨雪天里也能有个活动场所;另一个大房间用作6个年级的教室;最小的那间被一分为二,外面是学生阅览室,里面是他的卧室兼办公室。

有一年,乡里考虑汪来九教学经验丰富,准备把他调到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任教。听到这一消息,孩子们自发“罢课”,家长也加入“声援”的行列,惊动了乡里,也感动了汪来九。从此以后,汪来九虽有多次调走的机会,都被他主动放弃了。谈及原因,他实话实说:“一是任教从开始到现在,家长们对我都很客气,对我的教学工作给予肯定,他们舍不得我走,我也不忍心丢下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二是像毛田这样一个在山旮旯里的教学点,如果没有一位认真负责的好教师,山里的孩子是很难学到扎实知识的。所以我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为孩子们走出大山当好‘铺路石’。”

35年来,毛田教学点最多时有学生30人,少时只有17人。为了保证孩子们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汪来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合理进行学科搭配、年级搭配,总结摸索出一套特别适合山区教育的“多级复式教学法”。

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还要挤时间家访,汪来九一天到晚“连轴转”。35年间,山外基础教育的教学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汪来九同样面临着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等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新知识的挑战。虽然学习和教学条件无法和山外学校相比,但是汪来九还是想通过自己的敬业和努力,为大山里的孩子撑起一片同样精彩的蓝天。

35年来,在宏潭乡二三十所小学和教学点的统考成绩排名中,毛田教学点的综合名次总是名列前茅。在汪来九的启蒙教育下,毛田这个小山村先后有70多位孩子考入高中及大中专院校,其中还有一名本科生。

35年来,汪来九一心扑在教学上,教过的许多孩子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他心里却总觉得愧对家庭:妻子分娩时,他在学校;父亲病故时,他还是在学校……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汪来九也从当年充满青春活力的小伙子,熬成一个两鬓斑白的老教师。他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然而,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这位扎根山区辛勤耕耘的园丁,先后授予他“全省优秀教师”“全省先进工作者”“全省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黄山市委和市政府先后发出通知,在全省教育系统和黄山市各地各部门开展向汪来九学习的活动。

“三十余载守一校,两袖清风伴讲台,勤育桃李满天下,山高水长见情怀。”汪来九以35年平凡而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1]王泽应。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职业忠诚。中国教育报,2006-02-21。

[2]吴芝琴。用一生来备课。教师报,2006-12-10。

[3]王毓珣,王颖。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4。

[4]大山之子——记小学教师汪来九。安徽日报,2006-08-15。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