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宽容是教师关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
爱的形式有很多种,严格要求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困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学生犯错有理由得到教师的谅解和宽容。对学生宽容,反映的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能以尊重、理解、信任去感化、熏陶、影响学生。给学生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我进步的时间和空间,体现的是教师特有的人文教化。
[案例分享]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一次,教育家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斥止,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的手上:“这第二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王友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啊……”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递过来:“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只可惜我的糖用完了,我看我们的说话也就完了吧!”
面对犯错的学生,陶行知没有劈头盖脸地训斥,没有不问原因地批评,更没有请家长,而是对犯错的学生进行充满爱和宽容的教育,彰显着对学生的尊重、透露着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教师在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宽容呢?首先,要理解学生,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心态。在与学生交往中,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打断学生的讲话,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有机会给教师提意见。在班级管理中,让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决定班级事务。其次,要正确对待犯错的学生。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不放弃信任,给予改正的机会;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耿耿于怀,不秋后算账;不用粗暴的方式指责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帮助其寻找原因,提供具体的指导等。最后,要善于调控教师自身情绪和行为。当学生不接受教师要求时,不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不强迫学生立即接受;多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消极的负面情绪和冲动行为,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保护学生身心安全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2008年修订的规范将1997年规范中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改为“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保护学生安全,首次被写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是教师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一)保护学生安全
保护学生安全,尤其是中小学生安全,是教师应尽的第一义务。保护学生安全包括:一是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二是教师在学生安全受到威胁时必须挺身而出,保障学生安全。三是教师必须尽可能地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四是积极开展生命教育,通过生命赏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珍惜、热爱生命。
[案例与思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时任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老师的范美忠正给国际文凭一年级班上语文课,他丢下学生先行逃生,撤至学校的操场。班上的十几名高中生随后才反应过来,陆续来到操场。5月22日,范美忠在中国大陆著名的天涯社区论坛发表《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记述自己在震中及震后的经历,描述到这一情况。文中写道:“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范美忠说,逃跑是自己瞬间的本能行为,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与他人生命孰为重的权衡,他并不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有为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义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老师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时,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
请思考:同样的危急情境,两位老师的表现为何如此不同?你同意范美忠关于“教师没有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生命义务”的辩解吗?
当我们选择了某种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从教育的角度分析,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是教师的天职。从法律角度分析,保护学生,保护未成年人是法律赋予教师的义务。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人。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关心学生健康
健康不仅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在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视力下降、体质虚弱、心理问题检出率上升、心理问题行为增加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把关心学生健康正式写入新师德规范中,可谓抓住了关键,对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心学生健康,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注意增强学生体质。中小学是人体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要让学生合理安排作息、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而当务之急就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能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积极参加文体娱乐和社会活动,以强身健体、增长才干。其次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水平,学校要健全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养成健康人格。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学生的健康才能落到实处。
(三)维护学生权益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教师自身不能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情。要从根本上遏止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必须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学法知法,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在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需要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这对遏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学生权利意识不断觉醒,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才能被有效遏止。
[1]王玲。师德的核心:敬业、爱岗、奉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8)。
[2]魏薇,王红艳。中外学校教育经典案例评析100篇。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73。
[3]马婧。怀揣广博的爱,温暖每个人。学周刊,2014(2)。
[4]肖自明,孙宏恩,韦庆华。现代教师道德修养。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