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 第二节 爱岗敬业(第1页)

第二节 爱岗敬业(第1页)

第二节爱岗敬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感,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尽管古今中外各种职业的职责各有不同,但各自对其从业者设定爱岗敬业的要求却是普遍相同的。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要求,爱岗敬业蕴含着职业人员对社会分工必要性和现实性的尊重。

一、爱岗是教师的基本品质要求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上。教师热爱工作,意味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关爱。而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产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关怀备至等。爱岗与敬业既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从两者的联系来看,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体现。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一个敬业的人会在认真工作中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从两者的区别来看,爱岗更多的是属于情感体验;而敬业则更多地表现为态度和行为。总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当代教师道德的核心原则

2008年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时,将1997年规范中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改为“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在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在职业忠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所谓“忠诚”,就是“人们对某人、某种理想、某种职业、某个国家、政府或组织等的忠实状态或程度”[1]。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咨询公司的翰威特曾经将职业忠诚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乐于宣传层次,就是组织员工经常会对同事与可能的同事、现实的与潜在的客户说组织的好话。第二层次是愿意留下层次,就是具有愿意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愿望与行为。第三层次是全力付出层次,就是员工工作非常投入,并愿意付出额外的劳动,以促进组织走向成功。以此对照,不少教师都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忠诚层次。

(二)热爱教育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把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工作,自愿自觉地把知识和才能奉献给教育事业,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方向。理想是人内在的动力,是人体内部的发动机。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教育热情,努力工作,勤奋探索,做出一流的业绩和最佳的绩效,成为人们尊敬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刻苦的钻研、坚持的付出,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可能做到的。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认识到教育职业对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作用,才能满腔热情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才能在任何环境条件下,自觉践行正确的行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3。正确处理教育事业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的关系

处理好这两者关系一是要重视教师个人正当利益的满足,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个人正当利益得不到满足,教育事业的整体利益就难以实现。另外就教师个人而言,要遵守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坚持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因为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根本上有赖于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生活条件的提高,而要提高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至上等价值观是与教师崇高职责格格不入的。

二、敬业是教师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敬业,是指对自己的职业所怀有的一种虔敬的感情。它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为专心致志、勤奋认真、守职尽责。“对工作高度负责”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敬业的总要求,从微观的行为上看,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上课

这就是要求教师做好自己从事的主要工作——教学。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履行岗位职责,必须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做足准备。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及各章节、课题的教学目标,领会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弄清教材体系及教材范围和深度;钻研教科书的有关章、节内容,真正吃透教科书中的内容和材料,做到“懂”“透”“化”;划分教材重点及难点;研究有关的教学法参考资料,并加以精选和组织;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真正好的备课是教师持续不断的积累、教师高尚师德的表现,受到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牵引。

[案例分享]

用一生来备课[2]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如今,这种“用一生备课”的理念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但中学教师如何用一生备课才能游刃有余地用15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一节课呢?

首先,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

其次,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掌握必要的教学知识。

再次,教师要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不断发展教学智慧。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