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 第二节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第2页)

第二节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第2页)

学校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它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总体的教育计划,并要求各个教育教学单位认真执行,以形成一个全校性的教育氛围,最终实现教育目的。一个具有集体意识的教师,不能以个人或小集体的需要为理由,拒绝执行学校的教育计划。而应该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从自己局部工作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学校的教育计划。

(二)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会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特点与其他行业不同,教师对他人的尊重更为强烈。如果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就会产生一种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教师就会把集体看成是自己的集体,对它有一种依恋感,这是集体凝聚力产生的基础。在集体生活中,每位教师要把尊重他人作为自己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并在彼此交往中体现出来。

教师间要互相尊重、相互支持。首先,担任同一学科的教师要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一学科的教师一般都毕业于不同学校,教学时间长短不一,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教师需要互相学习。其次,不同学科的教师,特别是教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在学校中各种学科都是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所必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过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贬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维护其他教师的威信,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最后,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一般来说,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多,知识比较丰富。而年轻教师思想敏锐,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但却缺乏教学经验。所以,年轻教师应该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老教师也应该满腔热忱地爱护和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注意学习他们的求知创新精神,使自己永葆青春。

(三)理解他人,豁达大度

理解能沟通心灵,达成思想上的共识,理解使人们消除猜忌,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在教师集体中,由于相互之间个性不同,在对同一问题或不同问题的看法与处理上,会产生分歧,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遇到矛盾时,需要彼此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多进行心理互换,从而理解对方的想法与做法。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找出解决问题的共同方法。学会理解,是处理同事关系的重要方面。

在集体生活中,教师之间还可能出现一方被误解的情况。由于教师在工作形式上经常处于个体劳动状态,彼此之间并非十分了解。因此,在工作上,其他教师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具有豁达的心胸,不计较他人对自己的误解。可以适时做一些必要的解释,以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需要多一点宽容和谅解,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理解其他教师时需注意:

首先,理解人要先了解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思考一下,才能理解他人,在宽容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的办法。相互理解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其次,理解别人需要平等的观念。人与人的关系始终存在强弱、大小,这是客观存在,我们无法平衡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但要达到相互理解,必须抛弃强者俯视弱者、成人小瞧孩童的不平等视觉,代之以平等的观念。以理性的思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其他教师,消除不同点,扩大共同点,感染对方,欣赏对方,理解对方。

最后,理解别人需要一颗赤诚无私的心。理解他人的前提是自身在理解过程中不带有任何私利、非分的欲望及各种**,以中立的观点分析问题,理解他人。

(四)学会合作,奉献集体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生活、工作的地方就是其成长的沃土。这需要大家共同为这个土壤补给营养、水分、阳光,共同创造一个优美的、有利于每个人发展自我的空间。换言之,从一个角度看,集体的发展是每个人发展的基础,而每个人对集体的发展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每位教师要把集体看作是自己的集体,主动去关心它,为其发展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这在客观上又要求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集体。要与人合作,先要调整好自己。同时,加快自身的发展,为集体做出贡献。

1。积极合作,发展自我

合作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交往双方的事情。但是,能否实现合作,则取决于双方各自的态度与素养。各自都希望合作,这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充分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使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的诚意与热情。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双方能够自觉地克服一些影响合作的心理障碍。同时,学会主动与人合作。

教师间的合作不仅体现在某项具体任务的完成上,而且大量的合作体现在日常的教育与教学中。虽然教师的工作形式带有很强的个体性,但是,如果教师之间没有经常的合作,很难想象教育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因此,学生的培养需要教师具有积极主动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合作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授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必然。怎样在教学大纲、教材、课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合作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主动地思考,积极地探索。把每个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就可以变为集体的智慧,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集体发展了,又会促进个人提高。如果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保守自己带有创意的新想法、新做法,其结果既不利于自己的进步,也不能推动集体的发展。

二是教授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每个教师都有通过自己的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任何教师都会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如果教师之间不能协调一致,都过分夸大自己学科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为使学生重视自己所教学科而与其他教师争课时、压作业,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甚至还会对此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授不同学科的教师具有合作的意识,不仅能够按照学校的整体教育计划实施教学,还能为其他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三是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班主任既是普通教师,又是一个班集体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干部、建设班集体、组织班级活动等,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重要人物。同时,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科教师承担着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班主任要善于团结其他学科教师,注意发挥其他教师的作用。学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当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工作,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变化的情况,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与班主任良好互动。

2。发展自我,为集体多做贡献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教师集体的帮助,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不少优秀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集体的发展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他们庆幸自己遇到了好的集体。这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想得到发展,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借助集体的智慧。但是,集体的发展不是自然而然的,它需要教师的贡献,需要有一种良性循环,即教师在发展自我的同时,积极为集体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集体的进步;而集体的发展又为个人的完善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集体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三、教师与学校领导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教师在教育组织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然要在一定教育管理者的管理之下开展工作。教师与学校关系协调与否,对学校的校风和教育教学质量将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与学校领导融洽、协调、团结一致,有利于增进二者的信任和情感,形成良好和谐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相反,会造成情感对立,相互不予理解和支持,导致管理工作混乱,教学秩序失常,影响学校工作。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领导而言,教师就是被领导者。因此,必须做到:

一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忠于职守。学校领导是学校集体的代表,是全校工作的组织者。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服从学校领导者关于任职、任课的正确安排,正确对待各种监督和检查等各项活动,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纪律。教师对领导者的尊重与否与对工作的热爱与否,直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学校领导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教师,热心为教师服务,尊重、信任、关心教师,支持教师提出的各项意见与建议,赢得教师的尊重和信赖,顺利推进工作。

二是要协助领导,支持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教师是学校的主人,除了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外,还需要协助学校领导,建立和发展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平等协助、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和良好合作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合理化的建议要及时提出。要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生命,并心甘情愿地为其奋斗终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