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志 > 第四节 全面发展原则(第2页)

第四节 全面发展原则(第2页)

1。指导我们科学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等都曾提出过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他们在提出和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了社会生产和生活,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生活条件来观察人们”。指出:“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做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过程中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2。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在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人的影响中,看到了“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国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之,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三、贯彻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即明确了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各方面,明确了使受教育者各方面全面发展,即在注重基本素质(德、智、体、美)形成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德、智、体、美四方面。这是促进人的个性丰富发展所必需的,有利于个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领域发挥展现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使人的生存发展充满内在活力。

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承担者,教师在贯彻全面发展原则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来认识

首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而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就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其次,要求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在教育劳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

一方面,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所谓面向全体就是教师把每个学生都装在心里,要公平地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要一视同仁地施教于每个学生。“面对全体学生”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全面教育也称同时教育,是指对所有学生进行共同内容的教育,其目的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的、完整的人而施以教育,使受教育者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

(三)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

首先,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是指教育教学要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获得最自由、最充分的发展,并非追求德、智、体、美、劳的面面俱到的发展。其次,要注意用各个学科的个性去反映素质教育的共性,不能要求在某一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学科特点。最后,发展学生特长是全面发展应有之义。

(四)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自己必须先具有良好的人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己必须先具有审美素质。

【思考题】

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它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我国改革开放后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发展历程。

3。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什么是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它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6。教师在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中需遵守哪些基本要求?

7。什么是教书育人原则?制定教书育人原则需考虑哪些因素?

8。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

9。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