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 > 第三节 关爱学生(第1页)

第三节 关爱学生(第1页)

第三节关爱学生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而关爱学生却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情感的结晶。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工作的起点,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标尺。实际上,关爱学生是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角度,对教师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关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一、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与灵魂

教师关爱学生也称教育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普遍而持久的爱。在师爱这一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亲近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自己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有期望感,始终对学生寄予深切的希望,为学生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学生,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学生;教师要有愿为学生的成长而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1]

(一)教师关爱学生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教师亲近学生,牵挂学生,给予学生的关爱被学生体验到,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怀抱期望和信任,学生体验到教师真情的关怀,其内心就会产生一股强烈的动力,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进步。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必然激起学生对教师的感激、依恋、尊重、爱戴,这是心灵与心灵的接触,是爱的双向交流,会使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和谐。这种在教育过程中反复发生、不断深化的情感体验,会将师生关系推向一个美好的境界,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引导他们成为坚强有力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播者。

[案例与思考]

喜欢沈老师的八个理由[2]

(1)我们班设立了图书角,每个同学带两本课外书,沈老师却带来了6本,大家都爱看。

(2)春游时,我把食品弄丢了,沈老师送我一袋面包、两瓶酸奶。其实,她自己带的也不多。

(3)上次语文考试,我只得了85分,很伤心。沈老师借给我5分,让我下次考试还给她。

(4)沈老师买了一个漂亮的转笔机摆在教师的书橱里,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削铅笔了。

(5)上星期,我不小心打碎了沈老师的红墨水瓶,同学们都怪我。我哭了。沈老师知道后,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

(6)沈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背古诗。古诗文擂台赛,她得了第一名。

(7)生水痘了,我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沈老师带了水果来看我,还给我补课。

(8)大扫除时,沈老师不让我们擦天窗,怕我们摔着,自己擦了所有的天窗,累得满头大汗。

这是江苏启动实验小学分校沈虹霞老师教过的一个学生写的日记。沈老师重温这篇日记后,一份深深的感动让沈老师又有了永远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决心和愿望,也让沈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体验到了一种职业带来的崇高和幸福。

请思考:究竟是什么让沈老师赢得了学生真诚的喜爱?沈老师从中获得了什么?

(二)教师关爱学生的要求

1。关爱学生要以了解学生为起点

了解学生是关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是主观主义的。为此,教师要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寻找到亲近学生的钥匙,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

[案例分享]

把“茧”打开[3]

我班有一位学生性格极度孤僻,就好像为自己做了“茧”一样与人隔绝,成绩也是一塌糊涂。在我刚教他时,上课连眼神都在刻意回避我,我找到了他的家长,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知道他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我马上意识到我要感化他,让他接受我。所以,课上我总是关注他,多提问他;课下,把他叫到跟前,及时了解他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多与他聊天,并且不给他施加压力。慢慢地,我不仅收获了和他对视的目光,还收获了他的笑容。他妈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儿子说自己的学习开始入门了。”是啊,听到这句话,我也是兴奋不已。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同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就具备了做好工作的基础,就能从感情上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心底里赢得学生的信任。相反,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板着面孔训斥人的教育工作者,最多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2。关爱学生要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