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 第十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页)

第十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页)

有效性指的是收集到的资料是否与研究的问题一致,是否切题。例如,在自然观察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所收集的资料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离题太远或根本无法说明研究问题的情况,对此应认真辨别,并进行删除。

2。资料的全面完整性

全面完整性指的是资料是否完备、是否具体明确。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在研究时收集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各个方面的大量资料,包括行为事件的背景材料、环境资料等,只有如此才能使研究深入问题的本质,否则就应及时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必要补充或进行重新收集。

3。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取资料的手段和资料的来源、研究者是否带有一定的成见、研究对象是否有不恰当的动机等都会导致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例如,研究者因访谈时提问的措辞不当造成研究对象的心理负担,往往就会收集到一些虚假的信息。

(二)分类归纳

分类是将审查补充过的原始资料按某种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并归纳出各个类别资料的主要特点。通过分类归纳,可使原始资料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便于分析。在分类时,既可根据研究目的或研究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分类标准,也可根据资料的形式、特点或来源来确定分类标准。但要注意,同一项研究中的分类标准应统一,要做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归纳则是对每个类别的资料进行概括,以说明其主要的特点,如资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在研究中的主要用途等。

(三)汇编

汇编是在审查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统一的汇总、编排。汇总的目的是将各个类别的资料整理在一起,以方便在后续研究分析中的使用。同时为了查找使用的方便,要按一定次序对资料进行编排,并注明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收集的时间、地点、方法、收集者姓名等,这样也方便今后其他相关研究者的查阅。

三、文字资料的分析

文字资料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收集到的文字资料进行系统审查、归类、汇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的过程[2],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内在特征和本质规律。

(一)文字资料分析的主要特点

1。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运用思维方法进行的逻辑分析

研究者往往要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来分析文字资料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研究者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学修养。

2。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

研究者在分析文字资料时既要分析问题的存在现状,也要分析问题产生和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缘由,还要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这种动态分析更有利于整体把握问题,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具深度和丰富内涵。

3。文字资料分析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分析

学科教育中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者要运用各学科相关的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来分析资料。

(二)文字资料分析的主要方法

文字资料的分析主要有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因果关系分析等方法。

1。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等种类。使用比较法分析资料要注意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比较基准和分类属性、依据客观的事实和资料、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要善于发现和比较本质的不同。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事物或事物的属性按特定的关系进行区别的思维方法。分类有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两种。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要注意:①分类必须根据研究性质和研究目的进行,并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②每次分类必须在同一维度上进行;③分出的类型应穷尽分类总体且类别之间相互排斥;④各类型之间应有显著明确的差异。

2。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在认识过程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分析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层次等分别加以研究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系统分析等不同方式。运用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注意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点,不能没有总体目标和整体观念把事物分解得支离破碎。

综合则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层次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进行考察,一般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与分析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互相渗透和转化,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而人的认识就是在这种“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3。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已有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的结论出发,概括出一般性和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推论出一般。归纳法可分为两种: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后者又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又称因果联系归纳法,是根据事物的因果联系,通过考察分析出研究对象部分事实或要素的特征,再推出该研究对象所有的事实或要素都具有某种特性的推理方法。这种归纳方法比较可靠又便于使用,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和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方法。它一般分为公理演绎法和假设演绎法两种。公理演绎法的特点是大前提是依据公理或公设进行推理。假设演绎的特点是以假说作为推理的大前提,它的一般形式可写为:如果p(假说),则有q(某事件);因为q(或非q),所以p可能成立(或p不成立)。

4。因果关系分析

因果关系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个原因可能产生许多结果,还有就是一个结果往往由许多原因引起。教育研究上的因果分析常常采用一果多因分析法和多果共因分析法。一果多因分析法是分析多种原因决定某一特殊行为的分析方法,它从一个结果出发,去发掘造成这一结果的多方面原因,通过列举大量的独特原因去解释某一行动。多果共因分析法是分析造成许多结果的共同原因,不是去列举导致某一特殊行动或实践的全部原因,而是有意识地寻求可以解释行为或事件的一般类型的那些最为重要的原因,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地解释因果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