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是指对某一教育现状或某类教育对象的现在状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了解教育的一般情况,探寻某类现象的基本特征。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小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等等。这也是我们在通常的学校科研中主要的调查类型。如有人对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认真看过课程标准的占45%。认真研究过课程标准的占10。1%;知道相关课程设计要素的占4。8%,知道相关课程并不了解的占40。1%。这就是现状调查研究。
2。比较调查
比较调查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时期在教育的某些方面的异同,搜集这两个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中小学男女生学习成绩差异发展阶段分析”,就是一项比较调查。研究者对“部分中小学男女生的学习成绩分别做了逐年的调查,并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了男女生群体学习成绩差异情况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一,小二)男女成绩差别不大;第二阶段(小三,小四)男女成绩悬殊。
第三阶段(小五,小六)男女成绩差别不大;第四阶段(初一,初三)男女成绩悬殊。
第五阶段(初二,高一)男女成绩差别不大;第六阶段(高二,高三)男女成绩悬殊。
这样的基本情况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男女生学习成绩的差异问题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相关调查
相关调查是指通过对一组对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的调查研究,来分析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其程度和性质如何,包括因果关系调查。如“家庭环境与小学生语文成绩相关的调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相关性的调查”“小学中年级学生成绩分化的原因调查”等。
4。预测调查
预测调查即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某一特征或某一现象随时间的延续而发展变化的情况的调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如“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调查研究”“2003年杭州市小学生入学的调查”等。
(二)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1。普遍调查
普遍调查即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对某一时间、地点、范围内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旨在获得课题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对象的有关信息。普遍调查的范围可以是全国的,也可以是全市的或全校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可作为重大决策或教育规划的制定的依据。如要了解某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就需对该市全部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在校生的巩固率、毕业率及12~15岁儿童中的非文盲率等四项指标进行全面调查。普遍调查虽然准确性高,但由于调查范围广、对象多,所耗财力、物力较大,调查的代价也较高。
2。取样调查
取样调查即从调查总体中用科学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旨在通过获得的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这是调查研究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抽取的样本的典型性、客观性和代表性。调查者应在取样前对总体的各种特征有全面了解,并结合课题需要选择适当的取样方法。与普遍调查相比,取样调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使调查更深入、更具体,然而,调查者却难以控制样本误差,使样本更精确地代表总体。调查结果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样本能否代表总体,不能按调查者的主观意向和需求来决定对象的抽取与否。
3。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典型的选取,可先将总体分类,然后分别从每类选取符合研究任务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也可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几个不同典型进行调查研究。典型调查有时也称为“蹲点”“解剖麻雀”。其优点是调查方法灵活多样;容易组织又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可以对典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从而获得典型调查的结果。局限性是其结论不能轻率地推论到总体上去。
4。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就是在全体研究对象的范围内选取个别有显著特征的对象进行调查,如对一所学校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在研究过程上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个案调查并不是要推断整体,其目的就是要了解本个案的实际情况。个案调查应用范围很广,在教育研究中往往适用于对不良问题的研究或对某些难以重复、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例进行研究,如学生辍学、学业失败、家庭破裂、道德不良、青少年犯罪等,也适用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人格偏差的诊断研究和矫正研究。个案调查的优点是形式灵活多样,方法不拘一格,并可深入了解个案的全貌;但个案调查对象的选取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干扰,弱化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在综合个案研究资料进行一般意义的推论时要力求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5。专家调查
专家调查是指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专家调查也叫德尔斐法,德尔斐是古希腊城市,以阿波罗神而著名,传说中阿波罗常派人到各地收集聪明人的意见,德尔斐被认为是集中智慧和灵验的地方。专家调查由兰德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在软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预测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问卷的设计和所选专家的合格程度。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对选定的一组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经过反复几轮的征询,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从而得到对未来的预测结果。专家调查是一种较常用的预测方法,它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概率估算。但由于专家评价的最后结果是建立在统计分布的基础上,所以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不同专家总体,其直观评价意见和协调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它的主要不足之处。
(三)根据调查方式分类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设计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调查对象收集资料,通过分析揭示某种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调查方式。它既包括以提问形式让被调查者做出书面回答的方式,也包括采用测验方法进行定量化的测定;还包括使用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登记。问卷调查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所收集的材料也较易整理统计。但很难保证100%的问卷回收率,而且难以深入了解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或真或伪也不易区分或核定。
2。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是指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一定的调查对象,就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访问、谈话等方式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访谈可以采取个别访谈,或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可以直接访谈研究对象,也可通过与访谈对象有关的个体间接了解研究对象的方式进行。访谈调查有利于更详细、更准确、更真实地深入了解有关细节,然而访谈过程中易掺入调查者的主观猜测或倾向,而且比较费时费力。
(四)根据调查的阶段分类
1。描述性调查
描述性调查是一种常见的项目调查,是指对所面临的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现状的调查研究,其资料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着重于客观事实的静态描述。教育现状调查和相关调查都属于描述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处理的是总体的描述性特征。描述性调查寻求对“谁”“什么”“什么时候”“哪里”和“怎样”这样一些问题的回答。在描述性调查中,可以发现其中的关联因素,但是,此时我们并不能说明两个变量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与探索性调查相比,描述性调查的目的更加明确,研究的问题更加具体。
2。探索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