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育科学研究法 张其志内容原文 > 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

中文:

1。陈丽,焦卉。提高大学新生学习适应能力的教育实验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

2。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6(9)

3。程三银,邓猛。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课外活动实施的个案研究——以轮滑活动为例[J]。香港特殊教育论坛,2009(11)

4。风笑天。高回收率更好吗?——对调查回收率的另一种认识[J]。社会学研究,2007(3)

5。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6)

6。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J]。教育研究,2008(5)

7。胡洪彬。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2年KI期刊数据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4(1)

8。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9。贾锋,于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程资源的研究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10。李艳春,刘军。论教育行动研究[J]。教育评论,2013(6)

11。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1)

12。陆宏钢,林展。个案研究:教育研究范式的新转向[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3。马惠霞。促进良好学业情绪的教育实验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4。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

15。石绍华,张梅玲。问卷编制的几个问题[J]。心理学动态,2000(4)

16。宋时春。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17。涂端午,魏巍。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4(1)

18。王剑兰。提高女性教育质量促进两性教育公平——粤北地区女性中学教育的调研[J]。教育研究,2011(6)

19。王健敏。儿童社会性三维结构形成实验研究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2)

20。王金红。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1。王丽娇,袁爱玲。定性课堂观察的记录方式[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7)

22。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3。张斌。教育实验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之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06(2)

24。张翅。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6(10)

25。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26。张其志。测验偏差:评价测验质量的第三个标准[J]。韶关学院学报,2013(7)

27。张其志,陈尚生。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管理,2003(11)

28。邹宇春。网络访谈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

29。杨中枢。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J]。教育研究,2012(4)

30。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1。陈伙平,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2。陈李绸。个案研究:理念与实务[M]。台北:台湾心理出版社,1997

3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4。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